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大量事实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将触及粮食、水资源、能源、生态以及公共安全,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剧烈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庄贵阳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激励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促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低碳经济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其他文献
@@所谓自由,即“不受外在束缚,由自己做主”的意思。而人之所以能够“自己做主”地进行活动,就因为他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从而能够把自己和自然一分为二,并将其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界以及自身的活动当做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自觉地加以控制。这样,人的自由就具体表现为主客体的统一,即对象世界与人的需要的符合。主客体关系,是人的自由的真实内容;主客体矛盾,是人的自由不断发展的动力;而主客体矛盾经过人的努力不断地得到解决,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总目标、总趋向,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个重要理论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是为人的这一发展趋向服务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学术界有各种观点。有的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辩证法思维,有的说是“总体性哲学”,有的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是与“斗争哲学”不同的“和谐哲学”,有的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辩证法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毕竟不是马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公平正义作为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温家宝总理2007年3月又指出:“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公平地分配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正义之所在。因此,培养正义感,对于人的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宗教似乎离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但在20世纪后半期,在世界范围内却出现了宗教的复兴。我国虽然有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以及近些年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宗教却似乎越来越兴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要处理的主要关系可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的基础。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自然。所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澄清了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特定内涵,划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明确界限,还社会主义平等以本来面目。
对社会转型、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交往特点,提出了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交往转型的对策。
科学的信仰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征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精神向往,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活动的精神力量和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科学的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和步伐。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1]。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