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木教学理念下岩土工程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土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学科雄厚的师资和科研优势,不断创新课程体系、推进教材建设、实施课堂改革、开发仪器设备、建立特色基地、深化科教协同,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高素质岩土工程建设者和行业杰出领袖.结合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实践,依托“大土木”的教学理念,岩土工程学科积极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构建了适应“大土木”专业培养目标的岩土工程特色课程新体系,实现了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整体优化,并在全国较早完成了系统的岩土工程教材体系建设,在岩土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工程实例嵌入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
其他文献
煤矿生产调度是煤炭企业生产活动的协调指挥中心,高效的生产调度是保证企业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保证.本文在对煤炭企业生产规律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炭企业主要生产工序(采煤和掘进)的产量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高效实用的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煤炭企业生产信息的集成,可以辅助调度员实现高效生产调度,满足了煤矿的生产管理需求.
依据EMD及ARMA理论建模实现对矿井涌水量预测,并采用差分方法提高非平稳IMF分量预测效果.依据矿井涌水量历史监测数据,利用EMD分解得到的各个IMF分量,分别建立ARMA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并利用BIC准则及MSE评估预测模型,再将预测效果较好的IMF分量累加建立ARMA预测模型,从理论上得到矿井涌水量预测结果,针对非平稳IMF分量进行差分化处理使其趋于平稳后建立ARMA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
为了准确确定适合黑岱沟露天煤矿的抛掷爆破设计参数,本文首先介绍了黑岱沟露天煤矿的概况,确定了该煤矿抛掷爆破试验主要研究内容,接着对该煤矿进行了五次抛掷爆破试验,并将试验的情况逐一探究分析,最后进行黑岱沟露天煤矿抛掷爆破效果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提出国内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依旧十分严峻,介绍了移动平板电脑在各个专业领域应用的现有情况,指出移动终端在煤矿安全管理应用中的难题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给出了煤矿移动客户端应急管理平台网络和系统结构的详细设计方案.
针对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为提高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的准确性,本文采用模糊理论隶属度反映各因子的相对状态对煤矿安全的风险因素指标进行量化,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增加对模糊性的识别能力,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测试,输出煤矿风险评价等级,构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据仿真实现模型及算法的测试,检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应用性和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有效性
为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成为突出问题.在深入研究PBL与CBL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水质工程学构建了工程类PBL+CBL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对PBL+ C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验证了PBL+CBL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为土木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爆破设计智能化、可视化与科学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爆破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在岩石爆破理论和抛掷爆破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面向对象(OO)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技术、多维数据库理论和地质统计学方法,研究开发了爆破数字化综合处理系统,进行系统总体流程及数据流设计、分析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剖解系统的功能结构,并进行现场条件下应用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构建爆破数字化综合处理系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文章介绍了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理念,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取得的成效.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课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基础.本文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针对其综合实践性强、传统纸质教材示例图形多,但各章节图形衔接性与连贯性较弱、构造部分知识点覆盖面过窄等问题,从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建设、纸质教材编写与实践、课程设计教学4方面探索了卓越人才课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在课程教学各环节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评价学术机构时,各种人才计划的精英学者数量往往被赋予较大的权重,而对其真正的学术产出并没有一个更客观的评判.对中国土木工程结构大类(包括结构工程及岩土工程)精英学者的国际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了国际上比较认可的H因子,并与国际学者的H因子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H因子来看,我国土木工程学科中青年学者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国际化研究水平与影响力.为突出和鼓励青年学者的学术贡献,认为有必要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