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地面沉降的可持续性发展

来源 :2004年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湛江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速,一方面,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发展很快,各类工厂、建筑物、港口码头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因人类工程活动给地质环境带来不良后果也日趋严重,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已出现明显的地质灾害如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由于地下水的抽取处于:开采的无政府状态;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同水资源条件不相适应;水源地过度集中(开采层次、开采时间、开采地段的三集中),分布不合理。最终的结果是该区土层所承受的压力在开采前由土颗粒骨架和土孔隙中的水共同承担处于平衡,而抽取地下水以后,平衡被破坏了,为了达到新的平衡,土颗粒骨架增加了地下水少承担的那部分压力,土层受压缩,在形成抽水降落漏斗的地区,相应的会出现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 地面沉降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加强科学研究;要在不同层次、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开采,对超采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依法治水,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规;建立节水型经济体系控制需水量过速增长;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运用,尽可能修建一些水利设施,拦截地表水及大气降水。
其他文献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三峡中心地带,是三峡库区重庆市首淹首迁县,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巫山县所特有的地形、地貌、构造地质背景、地层岩性、气象水文条件和移民工程施工建设等日渐强烈的人为工程活动,决定或导致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和新城衍生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巫山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强调做好地质灾害规划、预防、应急、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同时也强调加强行政领导的重要性.
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滑坡和其他物质的移动是严重的地质环境灾害.发生在锡金东喜马拉雅区(与中国西藏、尼泊尔及不丹接壤)的大规模滑坡,致使数万人死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性损失.本文描述了对目前发生在印度、锡金甘托克的滑坡所进行的调查研究,重点强调了导致该区域内天然斜坡释放和坍塌的机理,认为区域内大雨不但有助于岩石块体快速侵蚀和风化,而且抬高地下水位,导致天然斜坡的稳定性降低.正在实施对滑坡的仪器设施
已经证实,宇宙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在测绘诸如火山活动之类的地下变形现象具有潜在能力.然而迄今为止,无论大气干扰,还是相位相关变化,都阻碍该技术达到正式运用的可能.通过测定与稳定反射器(恒定散射体PermannetScatterers)逐点对应的图像的像素子集合,并开发干涉测量数据的长时间序列,正在克服这些缺陷.由欧洲空间组织(EuropeanSpaceAgency)地球资源卫
在喜马拉雅地区,通过运用随机现场模型,结合斜坡稳定性分析,对由于土体参数易变性引起的滑坡风险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在滑坡地区一个典型斜坡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就试验样品数量、承压水位的变化和地震效应等的准确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参数的偏差程度、土体参数的空间分异、试验样品的数量和承压水位的变化对滑坡地区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尤为显著.结果同时表明,用均匀变化的假说来判断斜坡稳定性是保
此案例研究,源于将不同概率的预测模型[贝叶斯(Bayesian)概率、模糊逻辑、"与"、"或"、"总和"、"产出"、"灰度(非线性)"运算以及必然性因素等],用于编制意大利亚平宁山脉北部的丘陵和山岳地区滑坡灾害地图.利用7个数据层来检验非常脆弱的区域:岩性、与地质构造线的距离、年降雨量数值、土地覆盖类型、地形坡度和坡向,以及与水文网络段的距离.与用预测率指数预测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缜密的讨论,以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65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是世界上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岩溶区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岩溶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增强,由此而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城市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妨碍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由于岩溶塌陷的产生在时间上具突发性,在空间上具隐蔽性,在机制上具复杂性,因此,被普遍认为难以采取地面常规监测手段,对塌陷进行监
笔者以四川雅安峡口滑坡为例,在分析滑坡监测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应用功能的基础上,基于MicrosoftWindows98(或更高)或MicrosoftWindows2000中文版平台,应用MicrosoftVsualFoxPro6.0(中文版)+MicrosoftVsualBaisc6.0(中文版)开发滑坡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所有数据库的录入与信息维护,含新建、删除某个滑坡体,修改滑坡体的基本
本文介绍了一种开放式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构建方案.首先简要叙述了开放式监测系统的概念,随后从监测系统的形成、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突出了监测系统开放、灵活的特点.
辽宁面向太平洋、背靠东北大地,社会经济地理区位十分优越,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物流中心和走向世界的"窗口",是我国矿产资源、矿业开发及矿产品消费大省.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强度高、规模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矿山开采规模、强度的不断扩大,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全社会备受关注和忧虑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目前辽宁省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问题:
白家堡滑坡地处三峡库区、秭归县境香溪河右岸入长江口附近.监测数据表明,2004年该滑坡处平相对稳定-变形-相对稳定的变化中,且滑坡汛期运动量明显大于非汛期的滑动量.本文建立了白家堡滑坡的工程地质模型,通过有限单元法模拟该滑坡因降雨入渗而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计算滑坡在水库回水至135m水位时、不同降雨强度及持续时间条件下的稳定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当降雨持续3天时,该滑坡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此时滑坡体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