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等20种有机氯农药的离子阱气-质联用分析条件的研究

来源 :二〇〇七年上海公共卫生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离子阱质谱分析微量的林丹等20种有机氯农药。通过运用离子储存技术,对其全扫描(Full Scan)、选择性离子监测(SIS),以及二级质谱(GC/MS/MS)等分析技术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以气相─离子阱质谱联机分析微量林丹等20种有机氯农药的条件。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结核病患者吸烟状况,以研究吸烟对肺结核发展的影响,探索有针对性的结核病控制措施。方法:对上海市虹口区结核病登记系统中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15日新登记并存活的肺结核病患者230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社区医师上门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由区CDC对调查可靠性进行质控。调查内容包括结核病患者基本情况、疾病史、吸烟史。结果:230名新登肺结核患者中
2005年传染病疫情资料显示,上海市共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7245例,其中未分型肝炎3501例,占肝炎发病总数的42.11%。为寻找本市病毒性肝炎未分型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了解本市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的临床分型,一级医院转氨酶异常病人的转诊以及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更正及时等问题,于黄浦区开展本次调查。
目的:研究母鼠有机磷农药敌百虫低剂量亚慢性暴露,对着床前期胚胎细胞遗传学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ICR雌鼠随机分为4个组,0、2mg/kg(低剂量)、10mg/kg(中间剂量)、50mg/kg(高剂量)敌百虫组,通过饮水方式染毒,染毒一个月后,雌雄交配,对孕鼠持续染毒至孕第三天处死。进行母鼠生殖功能的评价,并收集发育3天的胚胎进行胚胎发育状况,胚胎的平均细胞数,碎片核和固缩核频率,以及微核发生率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近年来艾滋病求询者的有关情况。为艾滋病的预防、心理社会支持以及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提供必要信息。方法:调查和分析2001~2005年413位到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求询者的人口学特征、咨询原因、高危行为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结果:求询者HIV感染率1.21%。求询者以男性居多,大多数是20~40岁的青壮年,未婚者占多数,文化程度较高,大学生和干部职员较多且其发
目的:为掌握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6年职业病报告卡,对职业病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学性皮肤灼伤及化学性眼部灼伤是构成我区的常见职业病;化工、制药等行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为重点企业;发病工龄在5年内发病的占71.97%,且以急性职业中毒及化学性皮肤灼伤为最多,男性大于女性。尘肺病的发病工龄较长,并且出现电焊
目的:探讨不同膳食因素与血清总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社区健康体检女性105人,年龄(49.52±14.88)岁,男性110人,年龄(42.75±15.19)岁。并用问卷收集被调查者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半定量膳食调查表(包括膳食摄入量
目的:掌握移动式车载X线机防护水平。方法:按照检测规范,使用标准水箱模体及451P加压电离室巡测仪,进行防护测量。并测量机房的面积,记录有无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结果:21台车载X线机医疗体检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防护水平基本满足防护要求,但个别车体两侧辐射水平偏高最高达39.28μGy/h;机房面积平均为4.92m;机房内均无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通风设备配置率为23.8%。结论:所测21台车载X线机
目的:了解社区随访肿瘤患者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和指导,更好地开展肿瘤随访工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某社区随访管理的肿瘤患者进行无记名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基本情况和患者需求两部分,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收到有效问卷499张,需要心理支持者占94.0%;对健康教育的内容的需求依次为转移复发知识(53.9%)、防癌知识(4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知识的宣教和积极的心理支持两项干预,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的疾病,科学地掌握康复知识(K knowledge),树立良好的生活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A attitude),以期达到心理、行为的改变(P practice),以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方法:抽取黄浦区六个街道的2003~2006年间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KAP调查,抽取三个街道的患
目的:建立本区重点传染性疾病"症状监测"系统,为今后疾病防治工作积累基线资料,提高识别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及时性,敏感性,增强疾病预警能力。方法:选择医院、学校作为监测点,以不明原因肺炎、麻疹、流感(类流感)、菌痢、霍乱和感染性腹泻为监测目标疾病,开展相关症候群监测。结果:各监测点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汇总数据,并报区疾控中心,所有数据按周整理,建立不同来源症候群资料的监测基线,用于检测疾病的爆发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