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颅后窝血肿的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类似颅后窝血肿的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搜集4例术前误诊或拟诊颅后窝血肿,手术病理证实为皮样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CT片和MRI片征象.3例术前行CT检查,4例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行MRA、MRV检查.
其他文献
目的 目的:研究利用干扰素β(IFN-β)诱导BATF2 表达升高对人结肠癌细胞迁移、凋亡、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Purpose:To figure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BATF2 and migration,proliferation,apoptosis and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目的针对泰勒空间支架结合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其中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4例,工伤3例,爆炸伤1例。其中9例患者存在局部骨缺损,其中4例骨缺损长度超过4cm,6例患者伴有感染窦道形成,5例患者伴有局部软组织缺损。
会议
目的:探讨分叶式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一期覆盖手部多发缺损或穿通伤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手部多发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2例采用双叶联合皮瓣,3例采用三叶瓣。
目的:探讨使用ponist法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ponist法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患儿。其中男14例,女5例,共26足。第一次矫形术前平均年龄为31天(26天-154天)。
目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早期诊断比较困难.CRP能够早期反应炎症状态,有助于早期感染的发现和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的局部皮温常常会升高,并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建立一个TKA正常的术后皮温-CRP变化的模型,对术后感染的诊断具有预测意义.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将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6例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目的:探讨手术中应用计算机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及其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应用ISO-C3D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治疗4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0岁,平均38岁。
目的:探讨应用手背星型推进皮瓣重建指蹼在先天性并指畸形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患儿,在并指根部掌指关节背侧设计四角星形状的皮瓣,并连的手指间采用锯齿状皮瓣分离。星型皮瓣保留一定筋膜蒂向远端推进覆盖指蹼,侧方两三角形皮瓣覆盖并指分离后的指根部创面,其余创面减脂后缝合。
目的: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比剂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而造成CIN发病率明显升高,并已成为院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常见原因.同时CIN也成为介入领域继“再狭窄”、“血栓”后的第三大难题.CIN患者中大多数肾功能损害为轻度和一过性,但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问题,水化已成为预防对比剂肾病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目的通过血清学指标分析应用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肉的损伤,并评价不同血清学指标的敏感性.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将70例因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接受后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37例),采用肌间隙入路不剥离椎旁肌;B组为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后路剥离椎旁肌;通过比较术后1d、3d和5d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