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分析

来源 :第十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历史台风定位资料,将东海台风(进入25°N~35°N、115°E~125°E影响浙江的台风)的路径预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至2013年共计22个东海台风,根据移动路径的不同分为登陆西北行、登陆转向东北、登陆转向西南、近海转向、和近海北上五种类型;选用目前业务中常用且比较稳定的四家主观、客观台风路径预报,包括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台风路径、基于欧洲中心(EC)物理量场的台风路径、日本气象厅(JMC)台风路径、中央气象台(NMC)台风路径预报,其中欧洲中心(EC)台风路径是将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应用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海平面气压场、850hPa涡度场和风场确定的台风中心位置,对东海TC不同路径、不同时效下的路径预报误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到以下结论:对四家预报中心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检验分析表明,24h、48h和72h时效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88KM、148KM和237KM,四家预报24h误差均在100KM以下,其中EC和JAPAN为84KM,显示了24h内较好的预报水平,JTWC(90KM)与NMC (93KM)略次之;48h误差公里数在大致150KM上下,同样EC是最小,为142KM,JTWC以146KM次之,NMC (152KM)、JMC(153KM)基本相当;72h误差也是EC最小,为225KM,JTWC以230KM领先于NMC的246KM和JMC的247KM.
其他文献
会议
强对流天气的破坏力极强,目前利用风廓线雷达研究强对流和强降水方面的文章较多,但是对地面大风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而大风的破坏力也不容小觑。作者收集了2010年以来义乌国家基本气象站13次强对流大风个例,根据天气学中影响系统和移动路径分为强对流副高东风型、东部发展西移强对流2型、南部发展北移强对流2型、西部发展东移强对流2型和南部发展北移强对流4型等5个类型,对大风出现出现前后的义乌市气象局风廓线雷达
7月10-12日,受超强台风"灿鸿"影响,浙江出现了大范围强降水天气。本文利用浙江省自动站实时气象数据和欧洲中心数值资料,着重从引导气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分析"灿鸿"的路径和强降水特征。得出:(1)从500hpa形势场可以看出7月上旬亚洲地区高纬度大体上为两槽一脊形式,位于我国北部的东亚大槽不断东移北抬,副热带高压脊线从20 ° N附近缓慢北抬到27°N以北。"灿鸿"在副高西南侧东南气流的引导下
本文先分析了金华地区雷电气候特征,再根据浙江省2009-2013年闪电定位资料和金华地区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选取地闪密度、最大地闪强度等要素作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影响金华地区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借助GIS软件实现金华地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得到以下结论:(1)金华地区(包括各县市,除了磐安未统计)1970-2013年年均雷暴日数44.2天,属于高雷区;分县市来看,除了义乌属于多
全球温度升高呈不对称性,夜间增温高于白天增温,且免耕措施由于其对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而重视,本文将探讨一下两者在大豆-冬小麦轮作地段上的效果及共同作用。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田内,通过田间开放式增温系统模拟夜间增温,以及免耕与常规耕作的不同耕作方式,设置四个处理:常温+翻耕(CK)、夜间增温+翻耕(W)、常温+免耕(NT)和夜间增温+免耕(W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