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研究综述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36973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地理学对于区域发展研究由来已久,过去30年更是成果丰硕.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作为强调全球与地方相互影响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GPN理论强调尺度关联,以价值、权力、嵌入和战略耦合为主要视角,探讨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区域发展动态的分析框架.本文首先梳理了区域研究的相关理论背景,重点介绍了曼彻斯特学派提出的区域发展分析框架及其核心概念,并归纳了区域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最后,本文总结了GPN视角下区域发展研究的特点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认为GPN理论要更多地引入定量方法,不断加强研究内容的多元化,加大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力度,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情进行理论应用与创新.
其他文献
以中国2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与绿色化(“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度了2008和2013年各城市群“五化”协调水平及效率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 表明:①中国城市群“五化”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五化”协调发展类型以较低协调和中级协调为主.②中国城市群“五化”协调度呈现“
以南京主城区为例,运用空间分析与社会记忆理论,探讨街巷地名时空格局与变迁机制。发现:新增地名的密度由外围向中心递减,消失地名的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递减。老城南既是现存街巷地名密度最大,也是消亡强度最大的地区。新增地名在20世纪50~80年代集聚于下关区沿江地带与老城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布于老城区外围。从民国开始,政府成为命名主体,民间力量有弱化趋势,政府主导性与企业自主性不断增强。现存街巷以周边
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直辖以来的重庆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作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典型,其内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日渐突出,二元经济结构形成。过大的经济差异不利于其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和管理问题。本文以一圈两翼的地理格局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重庆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较为明显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隅的沿江沿海交界处,位于我国一级开发轴线“T”型的顶点,与上海隔江相望。南通市域城镇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陆地的不断长成而自西北向东南不断推进的。在早期,江海岸线的变迁对南通市域城镇形成与分布有决定性的影响。南通市域海岸线变迁与成陆历史一致,随着陆地的不断长成以及与沙洲的不断连并,海岸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呈不规则弧形推进。其蓼角咀由汉代秃形沙咀,演变为唐代尖形沙咀,而后演变为宋代南北
乡村旅游在面临巨大市场的同时也面临开发同质化、“千村一面”的问题以及配套设施不健全、监管不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在评价古村落旅游时缺乏全面系统的方法.游客感知是客观全面评价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以苏州市东山镇太湖沿岸重要古村落陆巷为例,以游客体验为切入点对于旅游资源进行量化评级,基于游客感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构建评判指标体系模型,对陆巷古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城市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庞大系统,较难及时、准确、科学地把握与调控城市管理与发展情况。城市体征是判断城市状况的关键,既有利于对城市建设实施监督和引导,又有利于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步伐的加快,如何科学地评价城市的质量和水平重要性不断增加。然而,从城市管理的现状来看,其许多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没有完整的基础数据,缺乏经常性的定量分析和比较健全的动态管理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东北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勿容置疑创新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发展活力和能力、探索新模式与新业态的核心着力点。本文在阐述创新发展与全面振兴关系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实施路径和对策措施抓手,提出了重构产
利用拉氏指数分解分析法,深入分析了2005-2013年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对济宁市工业节水的影响效果。结果 表明:济宁市工业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量呈同向增长趋势,但工业经济增速高于水资源消耗,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济宁市工业水资源消耗具有显著的资源密集型行业导向性特征;结构因素与效率因素共同促进了济宁市工业节水,效率因素对工业用水一直保持着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结构因素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旅居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出现了大批被喻为“候鸟”的旅居者。“候鸟旅居”包含了旅游、养生和闲居的内涵,是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体现。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利用数理统计、地理统计模型,并结合环境学、养生学等相关理论,以全国240处候鸟旅居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样方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候鸟旅居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影响候
全球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产品对于大尺度的环境建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人们能获取并使用的高分辨率全球LUCC产品还非常有限.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uture Land-Use Simulation,FLUS)系统是一个耦合了IMAGE (Integrated Model to Assess the Global Env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