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陨石冲击变质程度划分

来源 :第八届全国空间化学与陨石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4r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陨石母体在太空中会经历一次或多次的高速冲击,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高温和高压作用,引起陨石矿物的变形、熔融及分解和相变,形成多种天然产出的高压矿物和其它矿物.冲击作用产生的温度压力变化范围覆盖了从地幔转换带到下地幔的温压条件.因此,与地球组成相近的球粒陨石是迄今为止,能获得天然的、相当于地幔深部高压相矿物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地幔矿物学的"窗口".陨石的冲击变质因此成为陨石研究的重要方面. 本文对200块南极格罗夫山陨石样品的冲击变质程度和冲击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次工作的陨石样品绝大部分为普通球粒陨石,因此冲击变质程度的划分采用Stoffler的分类标准.研究工作主要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具体内容包括:主要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长石等的破裂、消光和重结晶现象,冲击熔脉、熔融囊的分布及其中的矿物特征.观察结果表明,约40%的样品冲击变质程度达S3以上,并出现了冲击熔脉。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详细设计阶段结合油田开发与生产实际,分析研究现代油田电站、热站类型及共技术特点,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优化组合,就燃料、投资、维修,操作管理以及技术性能等多方面的多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其中包括油价及伴生气产量对方案的敏感性分析.宗旨在于确定适宜本工程的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操作管理方便的电站,热站的最佳方案.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海上石油开发中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的管系预制的基本流程及常见的铜镍合金中的SADDLE开孔问题和铜镍管法兰与变经直接焊接问题.
文章详细论述了大港油田运用气垫技术将700.8t人工岛钢模运移距离海岸线4125m海域进行垫升、拖航、定位、试验研究的全过程,它的成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整体技术达到了世界水平,其关键参数的选择和运用,为解决滩涂(或沼泽地)大型物体的运移提供了一整套运移装备和与之相关的各项技术和经验.
本文叙述了喷涂金属覆盖层的防腐工艺在胜利埕岛油田海上平台导管架上的应用研究与效果,分析了防腐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热喷涂防腐方案.
本文针对海洋平台概念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复杂的方案优选问题,提出许多因素,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引入平台的设计选型工作,采用三级模糊评判综合考虑了影响平台选型的各种因素;而且针对影响平台选型优化的因素非常复杂,确定隶属函数主观因素较强的情况,成功引入因素的优先关系法来确定综合评判中的隶属度,这样较好的降低了确定隶属函数的人为影响.通过此评判模型成功的对八种平台设计型式进行了模糊优选,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评判结
此设想的提出是由于结构车间的考勤管理、文件管理等均为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易出错,特别是不利于管理,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纯粹的手工操作在我们这个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中,已经成为一个瓶颈,它势必在将来的发展中显得越来越突出,而结构车间MIS的建立将有利于领导阶层方便的处理信息和作出决策,此系统应包括结构车间人事管理、考勤管理、文件管理和系统功能等子模块.信息一旦成为资源,便可以为各种用户所共享,
在南中国海15/11合同区,为了利用已投产的XJ24-3综合生产平台开发8公里外的XJ24-I油田,选用了钻大位移井的开发方案,于1997年6月钻成并投产了第一口水平位移8063米创世界记录的XJ24-3-A14井,自喷采油日产一千吨一直平衡生产,获得巨大成功.而后,根据油藏模拟动态分析研究,决定在该构造上再钻两口大位移井,分别是:XJ24-3-A17井,水平位移7564米,1999年6月投产;X
螺杆泵采油在胜利海上埕岛油田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已占机采井总数的52.3﹪.本文就埕岛油田螺杆泵采油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系统组成及功用、螺杆泵泵型、抽油杆类型、井下封隔器类型及作用,螺杆泵采油井口和油管锚定装置六个方面,在实践中螺杆泵采油暴露出了诸如杆柱故障多、作业洗井不通、环空封隔器大修和安全控制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技术改进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应用双头螺杆
介绍在东海第一个投产的油气田——平湖油气田的油气田、工程建造、投产、生产运行及确保向上海市平衡供气的基本情况.油井于1998年11月18日投产,气井于1999年3月10日投产,目前日产原油水平已达3000立方米,向上海市日供气规模最高已达100万立方米,今年国庆前一期工程将全面建成,生产能力将达到原油3100m/d和天然气161万m/d的设计规模.
镁是广泛分布于地球及其它天体的常量元素.它的三个稳定同位素可产生明显的同位素质量分馏效应,可作为天体化学和地球化学过程的灵敏示踪剂.同样重要的是,还可研究其放射性成因的Mg同位素异常.放射性核素26Al衰变为26Mg半衰期为0.73×106年.如果26Al在早期太阳系是均一分布的,则Al-Mg同位素体系可构成太阳系形成和演化早期阶段的高精度时标(7万年左右).而且,26Al应该是导致小行星早期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