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可控性的员工工作态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来源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如何在既有的环境和资源约束下,抓住其可控制的最关键要素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访谈与文献结合的方法探索出我国情景下影响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的六个因素(上级支持、业务流程、分配因素、员工参与、公司氛围、员工非工作满意度),并进行了量表开发。其次,通过对珠三角地区14家民营企业的390份有效问卷对这六个影响因素、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共八个构念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进行结构建模。结果表明员工工作满意度能有效预测组织承诺,员工参与对组织承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分配因素、业务流程、上级支持通过影响中介变量(工作满意)间接影响组织承诺;同时发现,非工作满意对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均有直接的影响,但公司氛围对工作满意和组织忠诚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对2008年度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分析,并立足于公司治理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2008年度,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比较低,并且披露水平差别比较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率、控股股东为国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显著正相关,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显著负相关,与监事会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不
本文以1995-2007年长三角能耗变动为研究对象,运用Laspeyres指数完全分解技术分析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节能贡献,并对长三角区域节能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⑴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逐年增长的主要因素,且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平均解释了能源消费变动的62.14%;⑵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消费的增长,两者的节能贡献年均37.85%,技术进步效应远大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作用
高科技公司由于其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动,对董事会的治理有着特殊的要求。高科技公司的董事会组成以及董事持股结构与一般公司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又如何影响公司的绩效,这成为了高科技公司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重要现实问题。本研究运用2006-2008年我国深沪两地上市的高科技公司的实证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高科技公司中,执行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之间无显著关系,执行董事持
上世纪80年代,以法人相互持股、主银行制、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制为主要特征的公司治理被视为日本企业竞 争优势的基本来源。然而90年代开始在一系列环境条件改变下,日本企业竞争力下降,也引发了公司治理改革。改革后的公司治理制度融合了市场竞争和组织协调的双重优势,支持日本企业培育新的竞争力。
本文针对海洋溢油污染对环境及生态影响的分析问题,提出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的方法。通过分析当前的溢油行为模型,给出将基于流体动力学方程的连续系统进行离散化成为多个Agent的方法,通过分析溢油个体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涌现特征来研究溢油的扩散过程,为进而分析溢油对海域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打下基础。针对今年发生在大连海域的溢油事件,本文实现了该仿真模型的原型,并展示了其良好的分析效果。
本文运用层析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对西北能源管道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了各影响因素对实现总目标的重要性结果排序,最后对所划分的三类因素提出了相应建议,这对于政府制定和规划西北能源管道的产业政策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本文针对于BOT项目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解释了流动性冲击发生时BOT项目被银行清算的内在机制,分析了政府补贴及保证金政策对BOT项目效率的影响。运用契约理论构建了项目公司和银行之间的贷款契约模型,指出银行从项目财务的角度决定是否提供追加贷款是导致BOT项目被非效率清算的直接原因。政府补贴或保证金政策可以抑制BOT非效率清算的发生,然而两种政策均伴随着社会损失的发生。本文提出复合政策能够综合以上两种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工作不安全感有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职业不安全感这一概念: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受到的威胁、担忧和无助。通过对80名大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和26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不安全感可以分为六个维度:人职匹配、就业能力、职业发展、环境威胁、工作特征和工作条件,职业不安全感在学历、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显著。
本文主要在寇肯产业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形成机理模型,并按照这个模型分析了我国在劳动关系三方目前的现状,并按照这个模型对如何构建三方协调机制有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梳理发现目前,一些文献提出的解决三方协调机制并没有从三方协调机制的机理进行分析,而企业和国家也不会对工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因而,本文提出了在构建三方协调机制中工会需自我完善的论点。
本研究在文献调研与对中国企业员工的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员工创造性情感问卷》,试图找到企业员工创造性情感的关键维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n=350)。验证性因素分析(n=130)得出了员工的创造性情感结构,包括忧虑、悲愤、害怕、乐观、注意力、愉快6种情感。最后通过创造性情感和创造性绩效的相关分析证明本量表的效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