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

来源 :2009年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遵循教育质量形成的规律,构建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内外统一、共评共管”质量保障运行机制,进行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测量标准与评价方法的建设,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产生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膜分离技术结合树脂纯化法改进传统工艺,对绿原酸提取液进行超滤除杂、纳滤浓缩、大孔树脂吸附、溶媒洗脱、干燥后可得绿原酸。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绿原酸纯度由19.5%提高到61.7%,提高了216.4%,收率由1.51%提高到1.63%,提高了7.9%。企业采用此工艺可降低成本,减小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分离手段渐渐难以满足生产所需的高纯度要求,人们把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色谱法上,进而促进了色谱分离技术及装备的发展,使得色谱技术及装备从分析规模发展到制备和生产规模,从而促使工业规模制备色谱的产生。制备色谱的核心是色谱柱,而色谱柱的装填,尤其是工业生产规模大直径色谱柱的装填,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动态轴向压缩柱色谱技术及装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最常用、最易
本文主要研究枳壳提取液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工艺及其优势。本实验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固定床操作模式工艺和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吸附、洗脱流速、溶剂、上样溶液浓度和树脂型号等因素对枳壳总黄酮解吸率和得率的影响,并在理论上比较了该工艺与多级逆流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工艺的优劣。最终获得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枳壳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D101树脂,洗杂液为120mL30%乙醇,洗脱液为120mL70%乙醇,总
本文对我公司自主开发的热泵双效、热泵三效浓缩器从设备组成、热泵原理、节能节水性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将其技术性能指标与现有的普通双效、三效浓缩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由对比结果可看出,本设备具有低温加热、低温蒸发、节能节水的显著特点。该技术可应用于对中药厂已使用的普通单效、双效浓缩器的设备改造。
为了建立应用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对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的方法。本实验收集7个厂家58个不同批号双黄连口服液为样本,利用HPLC法测定了校正集样品中三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继而选用便携式AOTF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通过The Unscrambler分析软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hqg)、绿原酸(lys)和连翘苷(lq
应用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用于六味地黄丸定性分析的新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定量和主成分分析(PCA)定性两种模型进行鉴别分析。采用PLS法建立的六味地黄丸预测模型,通过预测值和六味地黄丸临界值进行对比实现了对六味地黄丸的准确鉴别;采用PCA法建立了六味地黄丸预测模型,经表格显示和区域判别均可以准确对六味地黄丸验证集和阴性对照品准确鉴别。利用偏最小二乘
本文使用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对喷雾粉样品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寻找能对细菌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本实验搜集2个月内51个颈复康喷雾粉样本,使用便携式AOTF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通过The Unscrambler分析软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细菌含量建立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发现按照细菌含量不同,分段建立的模型相关性都很好,预测平均偏差非常小。使用便携式AO
本文探索用声光可调(AOTF)-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对发酵液中发酵菌的含量进行检测。本实验收集发酵罐中的发酵液,用离心液来进行稀释,配制不同的浓度。运用偏最小二乘(PLS1)法建立NIR光谱与浓度之间的校正模型,对预测集样品进行含量预测来验证所建模型。最终建立的定量模型准确性较好,决定系数是R3=0.9989,校正模型对验证集样品的验证结果为相对误差1.33%。AOTF-NIR光谱法测定发酵液
慢性乙型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甚为棘手。为了探索新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本文自1989年以来运用中药敷贴法治疗慢性肝炎712例,临床总有效率达89.6%,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医疗卫生市场需求的特点,提出地方中医院校应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精英化教育”模式培养传统中医人才;密切结合基层和社区卫生市场需求,培养中西医兼通医学人才:以“大众化教育”模式培养医学相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