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中低毒农药防治甘蔗害虫试验初报

来源 :2015年全国甘蔗植保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一年来,通过这几种农药在甘蔗生产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这几种参试农药中对甘蔗苗期的枯心苗防治效果最好的是3.6%加强型杀虫双药剂,其次是20%毒死蜱,最差的是5%异丙特丁硫磷.对整个甘蔗生长期的螟虫为害蔗茎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20%毒死蜱,其次是3.6%加强型杀虫双药剂,最差的是8%毒·辛.对地下虫为害根部的防治四种农药的效果都好,但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建议在今后甘蔗大田生产应用中,20%毒死蜱颗粒剂和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可相互替换使用,每667m2用药量分别是1kg、6kg,分别在甘蔗种植和苗期管理上使用,8%毒·辛和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暂时不做大面积推广.
其他文献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 BVD)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并且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员,可分为BVDV-1型和BVDV-2型.研究证明,BVDV会引起牛的急性感染、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PI)和黏膜病(mucosal disease,MD),损害牛的生殖系统和免疫功能,引起发热、腹泻、溃疡、不孕、流
镉(Cd)是一种重金属,其毒性对动物的健康构成危险。而硒(Se)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微量元素。有相关报道指出,镉与硒具有相互的颉颃作用,而二者在禽类中是否存在颉颃作用还未见报道。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测镉和硒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中4个内质网相关硒蛋白mRNA的变化,探讨镉毒性和硒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在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硒10-7 mol/L、镉10-6 mol/L及硒镉混合物10-7
[研究背景]奶牛乳腺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主要引起临床型乳腺炎,能否有效控制乳腺组织剧烈的炎症反应,是决定奶牛临床型乳腺炎治疗最终转归的关键环节.目前在生产实践中还缺乏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因此寻找新的抗炎靶点及药物来控制乳腺炎症反应,对乳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中草药因药物残留较低相对安全,在奶牛乳腺炎治疗药物开发中一直被寄予厚望.LXRα是核
[研究背景]当前,有关奶牛产后患子宫内膜炎的确切原因并十分不清楚,但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是引发该病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分离得到的细菌种类和比例差异较大,临床上多使用的抗菌药物疗法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治疗效果不佳,不但使治疗成本增加,还会引起乳制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属豆科野决明属,作为宁夏地区一种常见
硒(Se)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之一.日粮中硒缺乏能够引起一系列缺硒性疾病的发生,如心脏及肌肉相关疾病等.硒蛋白(Sel)是指有机硒在多种酶的作用下以硒代半胱氨酸(Sec)形式嵌入蛋白的一级结构中,并以此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现在已知的硒蛋白有25种.其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家族(TrxRs)是一类胞内的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氧化还原调节以及对细胞信号调节功能.TrxRs在维持循环系统的生理功
甘蔗虫害是威胁甘蔗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网一年来的有关监测数据加工分析,剖析我国原料甘蔗主产区的甘蔗虫害为害现状及发生规律,为甘蔗虫害的预测预警及防治提供参考.
以生产上常用的高毒农药呋喃丹颗粒剂为对照,进行高效环保型3.8%吡·杀双颗粒剂(蔗多)对甘蔗虫害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8%吡·杀双颗粒剂配合甘蔗下种及大培土时施用,对甘蔗螟虫、蓟马、绵蚜、金龟子等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呋喃丹颗粒剂,可作为甘蔗虫害防治中传统高毒农药的替代品,建议田间施用剂量以75.0 kg/hm2为宜.
目的:为了解广西蔗区卵寄生蜂天敌种类和利用本地优势卵寄生蜂天敌防治甘蔗螟虫,方法:本文采用田间广泛采集甘蔗螟虫卵块,后于室内饲养繁殖寄生蜂的方法保存寄生蜂,通过解剖观察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蜂种鉴定,结果:鉴定结果表明,广西蔗区,主要有三种卵寄生蜂种类,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黑卵蜂.其中螟黄赤眼蜂均能寄生二点螟、条螟和黄螟,在二点螟和条螟卵块中发现有玉米螟赤眼蜂寄生,黑卵蜂仅在条螟卵块中发现.
本研究应用根据SCWL植原体16S rRNA序列设计的引物对MLOX/ MLOY和P1/P2,对2012~2014年在云南保山、临沧蔗区采集到的48份疑似甘蔗白叶病症状蔗株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约200bp的目标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保山的17条片段大小均为210bp,序列完全一致(GenBank登录号KC662509);临沧的10条片段大小均为202bp,序列完全一致(GenBank登录号K
本文介绍了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认为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合甘蔗除草地膜技术对甘蔗栽培节本增效显著,同时阐述了该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如除草、残留地膜膜污染、整地质量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