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峰值频率的砂体厚度预测研究及应用--以成熟油田周边滚动目标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渤海地区勘探程度日趋成熟,位于渤海海域南部的渤南矿区在贯彻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的同时,兼顾在成熟油田周边寻找滚动目标的勘探.滚动目标主要以浅层的构造加岩性目标为主,目标层段主要分布在明上段和明下段,其中明上段的河流-平原相为砂泥岩互层,明下段的平原-河流相为泥岩夹砂岩,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目前地震上的砂体厚度预测在极限分辨率内,即超过四分之一地震波长的砂体厚度预测不准确.本论文基于成熟油田的丰富井资料研究峰值频率和砂体厚度的关系,从而拟合出适合目标区的线性关系式,最终实现滚动目标的储层厚度预测.频率类属性相比振幅类属性与砂体厚度相关性更好。其中峰值频率属性和砂体厚度的相关性最好;当储层含纯油层时会降低砂体的峰值频率,而含水时会提高砂体的峰值频率,因此在经验公式拟合时需要对井点按流体进行分类;砂体净厚度相关性比毛厚度好,证明峰值频率是砂体厚度的响应特征与泥岩夹层厚度无关。
其他文献
本文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水体环境金属元素分析、无机非金属分析、有机物污染监测、农药残留检测、环境内分泌物激素监测、环境水体药物污染监测以及水体消毒剂及其消毒剂副产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在油气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信号有速度和加速度两种类型,长期以来野外采集到的信号是速度信号,对加速度信号的采集应用较少,认识上有些不足,影响到了加速度检波器性能的评价及应用,进而影响了加速度资料的处理解释.为此,本文根据岩石物理学和弹性波理论对地震波速度与加速度信号进行了多方面研究,通过对速度与加速度信号测试分析和野外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加速度信号相对输入信号波形改变较小,速度信号对输入信号畸变明显,
内蒙路家堡广发地区低降速带发育,近地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严重,历年资料品质较差、分辨较低.查明地震波吸收衰减程度,能指导确定采集参数、求取地层品质因子Q、进而在处理中进行振幅恢复和能量补偿,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将质心频移法算法稳定,将其应用于VSP资料求取地层的品质因子Q,可以提高Q值的准确性;微测井资料数据多,利用其资料求取的Q值,与VSP资料求取的Q值进行相互对比约束,保证了Q值的合理性.结果
为了提高复杂地质目标的照明能量和成像质量,本文提出了利用局部加密组合震源的方法增强地震波照明能量.基于双程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利用等炮间距的常规观测系统进行地震照明模拟;其次,在地下目标地质体上激发地震波,当初至波传播至地表时,利用坡印廷矢量进行地表方向统计确定震源组合主波束方向,同时利用波场上传法进行地表能量统计确定局部加密组合震源的范围;最后,根据地表方向统计和地表能量统计结果
对立体层析反演而言,射线参数水平分量的快速、正确的提取是保证其反演成功的核心问题.结构张量算法是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算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本文将结构张量算法用于叠前数据中射线参数水平分量的提取,极大提高了立体层析数据空间提取的效率.通过提取高密度数据空间,可以保证高质量的立体层析反演,使得速度建模精度与随后的叠前深度成像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基于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测试证实了该方
复杂构造、低信噪比资料的成像一直是影响构造落实的难点所在.主要表现在:常规的基于射线理论的积分法偏移通常只能利用射线的单一路径进行求解,而复杂构造中的射线路径是复杂的,仅利用单一路径很难描述复杂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影响复杂构造的成像;低信噪比资料由于道集反射同相轴的可拾取性较差,影响了速度求取的精度,使得成像效果不佳.高斯束偏移及速度迭代技术可以利用复杂构造的多路径进行成像,同时在成像过程中需要对射
吉林探区伊通地堑地表及地下结构复杂,断裂系统发育,地层接触关系多变,速度横向变化大,西北缘边界断层模糊不清,导致速度建模存在多解性,偏移成像精度难以满足精细构造解释需求.本文介绍了利用重磁电信息来约束地震速度建模的方法,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多信息相互约束与验证,减少了伊通复杂构造和低信噪比区域地震速度建模的多解性,在此基础上使用Lightning软件进行逆时偏移成像,与克西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结果相比成像
SZ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其中沙河子组是大庆油田近年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储层为深层致密砂砾岩.已有的钻探成果表明:深层致密砂砾岩产能受储层物性和裂缝发育程度的双重控制,如何利用地震资料对该区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精细预测,对该区水平井的部署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基于CMP道集和CRP道集,分别采用FRS软件和SeisMark软件对该区沙河子组主要目的层进行了叠前裂缝预测,研究内容包括:
介绍了一种三级层次化数据流结构,并据此提出了用于海洋高精度地震拖缆采集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高速实时长距离数据传输技术、高效流水线数传协议、实时硬件时序道序转换算法.本方法全部基于硬件实现,无软件的干预,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无死时间,能够胜任大规模、高精度地震勘探作业所带来的海量数据采集任务.实际的海上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在石油地震勘探中纵波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常规技术,由于可以适应复杂的速度变化,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在一些地区明显优于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对于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同样可以提高复杂区的成像效果.同时在多波解释中,由于反射时间的差异,纵横波需要进行层位匹配,如果在深度域进行解释,由于深度一致,层位匹配将会简化.对于转换波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由于其速度建模的复杂性,目前尚未普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