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合成材料在堤防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长江地方建设管理及护岸工程(第七届)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多功能的土工建筑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堤防护岸工程.本文综合分析了人工合成材料的功能,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在堤防护岸工程中的新技术及相关的原理,比较分析了土工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在堤防护岸工程中的优缺点,从河流健康的角度对土工合成材料在堤防护岸工程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规模、特点,阐述了工程建设期间项目法人认真执行"四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及取得的建设管理经验.
本文以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为例,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为单价合同的特点: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导致手续欠缺、有些单价确定复杂、有些责任难以区分等;探讨了直接送审、委托中介机构、项目法人组织建设各方清理等三种清理方式的利弊;提出了如何保证合同清理工作既满足结算和验收的需要,又保证清理工作能经受各级检查的要求;指出了进行合同清理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单位所应注意的问题.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中注重水土保持工作,采取了预定取土场和弃渣场、合理处置弃土弃渣、控制扰动区范围、修建排水系统、完工时覆盖回填扰动区、及时清理与恢复施工营地等技术措施,并且在国内同类工程建设中率先引入环保监理,建立了水土保持工作监控体系,有效控制护岸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建成后的堤防加固工程具备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发挥了水土保持效益.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以数字化测绘技术和GPS技术为手段,根据施工进展建立相对动态的长江近河岸河床的DEM(数字高程模型),运用GIS技术进行相关信息的提取和处理,从测绘技术的角度来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具有对工程施工指导性强、科学客观、作业效率高等现实意义,起到了对水下护岸工程施工进行指导和为施工效果检验及工程质量评价提供客观依据的作用.
工程档案验收是长江堤防工程竣工验收前的一项重要专项验收.本文通过对阳新、咸宁和黄冈长江干堤等工程档案整理事例的分析,介绍了工程档案整理的工作程序和案卷整理的细节,并根据工程实施及项目划分的特点,总结了工程档案的分类和组卷方法.
本文采用实体模型试验的方法对重庆市江北区黄花园大桥下至大佛寺大桥北桥头岸线整治工程的三个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工程实施后该河段的水流条件及三峡水库运用初期河段冲淤的分析,工程及其邻近河段同流量下的水位、流速、水流动力轴线及泥沙淤积均有一定程度变化.但工程实施后不同方案对工程河段的整体河势及防洪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从对两江交汇口的水流动力轴线及局部河势和防洪的影响来看,方案Ⅲ影响最小.
武汉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起纱帽山,下迄阳逻,全长70.3km.本文根据实测水文河道资料,分析了武汉河段的历史演变及近期演变,结合武汉河段的边界条件及河型、来水来沙情况,通过对天兴洲分汊河段的演变分析,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武汉河段河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天兴洲南兴北衰,主支汊易位,河势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上游来水来沙及边界条件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本河段仍将维持现有河势.
水下抛石护岸是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中崩岸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在不同的水流和河床条件下抛石效果如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长江委水文局在承担荆南干堤施工前、竣工后地形和固定断面测量任务过程中,发现调关至八十丈河段抛石后局部冲刷,遂进行验证测量,结果表明,抛石总体效果是明显的,但在特殊河段、特殊水流条件下抛石后河床局部有冲刷现象.本文同时对长江堤防工程的正常运行提出了安全监测建议.
水下工程精确定位是长江水流环境条件下的一大难题,没有可应用的设备,定位精度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本课题从长江整治工程的诉求出发进行了应用性研究,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将水声定位、水深探测、水下电视、机械传动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融于一体,解决了动态搜寻并确认水下目标、水面投影定位、声像信息处理、成果记录、实时检测等方面的难题,并将系统应用于沉排工程,研制出实用的综合系统,工程实际定位精度满足要求,有力地保证了沉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混凝土铰链排护岸工程和混凝土铰链沉排水上平拉连续沉排工艺后,对混凝土铰链沉排水上平拉连续沉排工艺质量验评标准中的一些指标进行探讨,分析并确定了混凝土铰链沉排检查项目和检测项目标准,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格式,提出了水下沉排质量验收建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