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

来源 :2015第四届国际用药安全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分别从人员、设施设备、药品物料、卫生、流程管理等的管理,比较2014年8月-12月与2015年1月-5月差错率、工作区域洁净度控制情况、破损药品金额和人员工作强度。 结果 运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差错率明显下降,工作区域洁净度不合格次数降低、破损药品金额减少和人员工作强度降低。 结论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保证了静脉输液调配质量,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静脉泵速调整沟通不足事件的根本原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提高患者安全与医疗服务质量。 方法 由一名护士、两名临床药师组成根本原因分析小组,在病房护士长与药剂
会议
  目的 了解临床静脉滴注给药时间现状。 方法 通过一例用药错误原因分析,调查临床静脉滴注给药频率为BID的给药品种与相关执行时间,讨论与分析给药时间不合理性。结果 临床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成人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质量提高工具PDCA(Plan-Do-Ch
会议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致血常规异常的临床分析.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抽取的550份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病历进行调查,结果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会议
  目的 以注射用核糖核酸II为例探讨肿瘤治疗辅助药的长效管理模式及其成效。方法 通过病历点评,成立肿瘤治疗辅助药管理工作组,药物与处方权分级,超说明书用药审批,加强考
  目的 探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12年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
会议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尤其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因败血症使用利奈唑胺的305例患儿的临床
会议
  目的 分析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2015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国内文献收载的
会议
  目的 采用HPLC法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中甲氨蝶呤的浓度并建立监测档案,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Wondasil C18-WR色谱柱(4.6mm*150mm,5um),流动相为
会议
  目的 了解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在某"三甲"医院外科临床应用真实情况,为合理使用SFI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信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