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

来源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980-2007年我国制造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劳动生产率进行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FDI在提高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FDI与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无论是从长期均衡还是从短期波动来看,FDI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都是正向的,且在长期内,FDI的积累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市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考虑到我国股市变动的实际效果,提出ARCH模型对我国股市分析研究是较好的选择,然后对ARCH效应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股市变动的特点,并对我国沪市AAA股市收益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存在的ARCH效应有较大变化。
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教育经费资源及其配置情况为切入点,建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益评价模型,以武汉地区为典型案例,与国内高等教育发达的8个地区进行比较,利用SPSS系统评价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益并进行排序,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内容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建立Laspeyres 分解模型,将我国13个工业行业在1997-2002年期间的三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最终需求结构变动效应、最终需求总量变动效应,实证研究的结论是:技术进步效应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最终需求结构效应增加了SO2和烟尘的排放,但却减少了粉尘的排放;最终需求总量效应同时增加了三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可见,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佳选择是加
多元线性分析中,初选的自变量集合经常包含性质不同的子集,由于自变量集合庞大,常常需将多个自变量集合中的主变量筛选出来建立模型,OLS提供的变量筛选方法对全部变量一并筛选,不能区分变量的不同子集,得到的模型往往解释性较差。本文提出一种多个自变量集合的PLS方法,首先利用Schmidt方法筛选出各自变量子集中的主变量,然后利用PLS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变量进行回归,克服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保证模型的拟合精
本文首先引入了时间序列多个突变点的贝叶斯推断基本理论,并采用贝叶斯因子对突变点的个数进行判断;然后,基于该理论并借助WinBUGS软件实现吉布斯抽样,分析了我国GDP 序列,检测出该序列存在三个突变点,分别位于1961年,1976年,1989年,这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吻合;最后,发现加入恰当突变点后,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本文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农民工比较集中的济南、青岛和潍坊三地市就业的农民工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的地区流动特征和门诊与住院医疗费用,调查了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意愿。利用保险精算方法,对36820位农民工的大额医疗费用的就诊次数、单次费用的分布进行拟合分析,获得分布参数的基础上,测算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理赔期望和纯保费标准。根据调查和保险精算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并论证了农民工的三种医疗保险模式
铜的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期铜套期保值的SH策略比SRH策略更具优势,但是,SH策略受限于期铜合约的期限,在套期保值需更长的期限时,本文提出的MSRH是一种更好的策略,而且MSRH并不区分影响铜价格的因素是在套期保值的前期还是后期发挥作用。在期铜的MSRH保值中,随着展期阶段数的增加,保值效率也递增,然而,在采用同样的展期阶段数时,随着期铜资产种类的增加,保值效率并没有表现出必然增加的趋势。
作为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指标之一,生态占用模型衡量了支持既定人口现有资源消费水平所必须的土地面积。投入产出分析的引入,弥补了生态占用模型在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使用、识别环境影响发生的真实位置等方面的不足。本文对投入产出生态占用模型组分生成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应用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估算了国内最终使用、出口、进口各项在土地占用和能源占用中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是土地占用的
本文以1983-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VEC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是引起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Granger原因,但美国经济增长不是引起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Granger原因;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均是引起美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和美国经济增长均不是引起中国经济增
信息已成为企业关键资源之一,特别是信息论中的负熵原理-信息是负熵进一步强调了信息的重性。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原理,许多企业亟希望于通过尽可能多地从外界获取信息,引入更多的负熵流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实际并非如此,过多信息导致的信息超载现象已经给企业的决策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基于信息熵的定义深入分析了信息价值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负熵原理的不合理性,即信息也可能是正熵,信息量的增加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