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 :2013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临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以左室射血分数减低为特征的传统心衰的发生率已渐渐下降,而射血分数正常的以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为特征的心衰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临床观察发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动脉硬化常常同时发生于高血压病患者,但目前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方法 根据2007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公布的《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专家共识》提供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NEF)的诊断标准,收集了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共42例.其中高血压合并HFNEF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3.8±9.4岁);高血压不合并HFNEF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2.2±10.5岁);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6.8±15.4岁)作为正常对照.排除标准:所有患者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CTA除外冠心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中重度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或继发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疾病、高动力性心力衰竭(甲亢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均使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行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收集反映心脏形态结构、舒张和收缩功能等的相关指标.收集晨起空腹血液样本行血浆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检查.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S-1000检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artery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收集数据完成后,使用5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不合并HFNEF组和高血压合并HFNEF组的ba PWV均显著升高(6.5±2.5 m/s:8.7±2.1 m/s:12.7±4.2 m/s,p<0.05或p<0.01).(2)baPWV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baPWV与E/E(r=0.574,p=0.000)、 E(r=0.418,p=0.006)、A(r=0.408,p=0.007)、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r=0.336,p=0.030)、E (r=-0.316,p=0.042)均相关.其中ba PWV与E/E的相关性最显著.(3)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baPWV与年龄、收缩压、脉压、BNP呈正相关(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E与年龄、收缩压、脉压、BNP、ba PWV呈正相关(p<0.05).(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β=0.369,p=0.011)、年龄(β=0.338,p=0.018)与baPWV呈独立正相关.baPWV(β=0.474,p=0.001)、脉压(β=0.296,p=0.030)是E/E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随着baPWV、PP的增大,E/E增大.结论 (1)动脉硬化指标baPWV是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E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baPWV的升高,E/E升高,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从正常到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进程与动脉硬化的进程是共同发生发展的,其同步发展可能是共同代谢因素如年龄、血压作用的结果.(3)由于baPWV具有测量简单、无创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评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的简便指标,也可作为临床观察HFNEF治疗疗效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右心室在压力负荷过重并伴右心室重构时是否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尚不清楚.本文通过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收缩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35人,男15例,肺动脉高压组35人,男15例.根据轻度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将肺动脉高压组分为轻度PAH10例和中重度PAH25例,比较对照组与不同肺动脉高压组间的差异.采用GE Vivid 7超声仪,二维图像测量右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E/E和PASP的相关性,以及肺动脉高压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预后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共163例,其中确诊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因20例患者资料不全,故最终入选患者为50例.按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ASP>35mmHg)将50例患者分为2组(即组2和组3).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
目的 确定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衰(HFNEF)和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患者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种心衰患者右室功能受累的程度.方法 选取在临床上已经明确诊断为HFNEF和HFREF患者共150例,其中HFNEF组75例(男性42例,女性33例,平均62.2岁±15.0岁),HFREF组75例(男性55例,女性20例,平均63.0岁±14.3岁);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HCM心室间和右室内收缩同步性.方法 采集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33例)和健康志愿者(23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房室瓣水平的左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室游离壁,以及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测量从QRS波起始点到收缩期峰值的时间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CM组左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室游离壁及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达峰时间均较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E/E比值结合血浆NT-proBNP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中的诊断价值和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心内科病房住院并存在引起舒张功能异常的基础心血管疾病、已有心脏结构异常或重构改变但LVEF>50%的患者83例,分为组Ⅱ(无临床心衰症状心脏病组41例)和组Ⅲ(HFNEF组42例).53例健康体检者为组Ⅰ.组Ⅰ和组Ⅱ统称非HFNEF
目的 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超声评价和临床分析了解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导致不同类型肺高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混合性肺高压与被动性肺高压相比是否会引起更差的临床结果.方法 临床上收集25例健康体检者和心功能Ⅱ-Ⅲ级、轻中度三尖瓣返流和右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78例.使用超声心动图在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模式下测量RAP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参数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在诊断右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该参数能否有助于判断右心衰竭患者体循环淤血的改善.方法 选取已在临床明确诊断为右心衰竭的患者84例为右心衰竭组,并按肘正中静脉压的高低分为A、B两个亚组,A组患者存在严重的体循环淤血(肘正中静脉压:压肝前≥15mmHg,压肝后较压肝前升高≥3mmHg),其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2±16.3岁;B组患者存在右心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参数右心室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与三尖瓣反流法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参数能否作为预测肺动脉高压程度的指标.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的患者81人,其中正常对照组(组1)36人,男19例,女17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2.7±14.4岁);肺动脉高压组45人,男22例,女23例,年龄31-80岁(平均
目的 观察A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受损程度与BNP的相关性,探讨BNP是否能做为判断AS合并心衰的可靠指标,并分析其诊断价值,进一步根据其浓度升高范围来区分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评价其在临床中判断AS病情的意义.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中,排除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目的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约占所有心力衰竭总数的50%,其1年和5年存活率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相比近似或仅略高,但由于目前HFpEF的诊断缺尚乏明确统一的手段和标准,诊断HFpEF显然要比HFrEF更困难,尤其在基层医院.由于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做出正确评价的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致使快速精确诊断HFpEF并进一步行最优化治疗和管理的难度更大.为此,2010年我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