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胃肠机引导下行ERCP及EST术的配合及护理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数字胃肠机下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方法 其是在数字胃肠机引导下利用十二指肠镜达到十二指肠降段找到乳头位置行ERCP,确诊结石后,通过高频电用乳头切开刀将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用网蓝将结石取出,然后置入鼻导管的手术过程,手术前后重点是医生、护士及数字胃肠机技师的相互默契合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果 我科引进德国西门子R—200数字胃肠机,与窥镜室合作,至今共完成ERCP及EST389例。结论 创伤小,见效快,均取得满意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Ludloff截骨结合改良McBride法手术治疗中、重度拇趾外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从2008年3月~2014年12月对13例15足中、重度病变的拇外翻病例女11例,男2例,女11例,术前X线示:拇外翻角30°~49°,平均34°;第1、2跖骨间角14°~22°,平均16°,采用第一跖骨Ludloff截骨,旋转矫形,钢板螺钉固定,结合改良McBride软组织矫形,小
Purpose: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examinetheeffectofsagittalalignmentofthecervicalspineonthekinematicsofspinalcord motionfor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
总结股前外测皮瓣的护理配合。股前外侧皮瓣目前作为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手术,越来越多的在显微外科中使用。但是该手术病例较少,手术风险大,且对显微外科的技术要求高,手术护理技术的专业性强,有关此类手术的护理报道并不多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去神经化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髌骨软化症患者共16例20膝,由同一组医生采用关节镜下Coblation等离子刀头沿髌骨周围消融一圈以行髌骨去神经化治疗。
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测量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T1倾斜角以及测量手术后随访颈椎前凸丢失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测量手术前胸1倾斜角对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术后颈椎前凸丢失的影响.方法:采用接受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的患者15例,通过观察测量患者术前T1倾斜角(T1上缘与水平线夹角)与手术前后的颈椎前凸(Cobb法)的差值,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线性关系,观察术前T1倾斜角对术后颈前
目的对比分别植入了去交感神经血管束和单纯血管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神经肽Y受体(NervePeptideYreceptor,NPYR)和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typereceptor,VIPR)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3D技术经髂腹股沟入路耻骨后钛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病人,男8例、女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天,所有病人术前应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ATSmake 3D打印机(深圳产)及配套手术器械,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先做双源CT成像,制成3D平面照片,将数据输入ATSmake 3D打印机打出3D1:1塑料模型。术前在3D1:1塑料模型上将内固定
目的 获得同心复位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DDH)闭合复位成功的金标准.但一些非同心复位的DDH通过术后短期的Spica石膏制动,可逐渐达到同心复位,这有赖于术后髋关节诸多病理形态的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列MRI影像研究,观察DDH闭合复位后髋关节病理结构的形态演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行
目的构建正、反义人酸性磷酸酶1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人ACP1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检测人酸性磷酸酶1蛋白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在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人酸性磷酸酶1蛋白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在骨肉瘤粘附侵袭行为中的作用。
Background: S100B is expressed and released by adipocytes,an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but the direct effect of S100B on adipocytes remains unknown.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