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及分析亚甲蓝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患者,所有患者经术前穿刺或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术前查体、彩超、乳腺钼靶、乳腺核磁证实腋窝淋巴结呈现阴性,患者中位年龄47 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5-30 分钟于乳晕周围进行亚甲蓝2 毫升注射,随后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前哨淋巴结阴性则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如果前哨淋巴结阳性则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老年弥漫大B 淋巴瘤的治疗与预后相关因素。根据病人的相关因素,决定患者最佳治疗方案及发现生存率地下的最主要的因素。方法 选取我科2008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收治的20 例年龄大于65 岁的弥漫大B 淋巴瘤病人20例,分析临床分期、慢性病、LDH、白蛋白、IPI、ECOG 评分状态等对生存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PPL-DLBCL)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PPL-DLBCL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气管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并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目的 探讨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响T 细胞淋巴瘤总生存率的因素,探索少见病有限样本预后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 年1 月到2015 年12 月在我院明确诊断并经过化疗的非霍奇金T 细胞淋巴瘤患者183 例。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老年(≥65 岁)非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治疗及生存情况、影响预后的因素、影响化疗决策的因素及化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0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诊≥65 岁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除外IV 期和导管原位癌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诊疗情况,随访
目的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实体肿瘤,肿瘤巨大合并破溃更为少见,现报告我院诊治的巨大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破溃经新辅助化疗后手术1 例。方法 患者女,53 岁,绝经前。因“左乳肿块1 年,增大伴破溃2 个月”入院。患者1 年前发现左乳拇指大小肿物,近2 个月肿物增大明显并出现皮肤破溃。
目的 分析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5 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情况,为开展乳腺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对2015 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城乡之间肿瘤发病率和标化率,并进行城乡比较。
目的 为了探讨有氧健肢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情绪改善的重要性方法 1、干预组:在医院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于出院前2 天对患者进行有氧健肢康复操的指导,包括:①制定运动方案:结合病人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各阶段的康复训练,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以达到合理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术后抑郁症的改善恢复。
目的 系统评价比较乳腔镜与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 分析作为循证医学最高级别证据为临床工作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关较乳腔镜与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
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欧和美国平均每8 位女性中就有1 位乳腺癌患者),并且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2015 年,全美共有231840 例新发乳腺癌病例,其中死亡40290 例.乳腺癌死亡率约占癌症死亡率的6.8%,其中占女性癌症死亡率的比例高达30%[1].尽管大多数乳腺癌类型为散发性,但约有5%-10%为遗传性乳腺癌.
目的 观察艾灸大椎、关元、足三里、气海、天枢、中脘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白细胞减少症 及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2018 年 9 月在本科进行乳腺癌术后化疗患 者 120 例,将其分为 2 组,治疗组 60 例遵医嘱给予格拉司琼 3mg,每次化疗日 2 次静脉 推注,并给予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气海、天枢、大椎穴位,每个化疗周期艾灸 6 天,每天 6 个穴位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