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苦参碱镇痛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C57BL/6小鼠若干,随机分组后,建立多种疼痛模型,观察氧化苦参碱的镇痛作用.①肿瘤转移疼痛模型:将S180瘤株荷瘤小鼠腹水接种注射于C57BL/6小鼠左侧股骨中段股骨后缘,使浸润生长损害坐骨神经,建立肿瘤转移疼痛模型,用up and down方法测接种S180前及接种后第3、5、7、9d给药前、给药后的同侧及异侧后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②神经性疼痛模型:部分结扎C57BL/6小鼠左侧坐骨神经(PSNL)建立神经性疼痛模型,用up and down方法分别测结扎前、结扎后第3,7,14,21d小鼠后足底给药前后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③化学刺激性疼痛模型: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刺激小鼠产生疼痛扭体,观察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及氧化苦参碱给药各组小鼠的扭体次数.④物理刺激性疼痛模型:(55±0.5)℃热板刺激使置于其上的小鼠产生疼痛而出现舔后足现象,测定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及氧化苦参碱给药各组小鼠的舔后足潜伏期(HPPT).同时利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考察氧化苦参碱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的相关性.结果:氧化苦参碱(150mg/kg)能够显著提高S180瘤株浸润生长至第5d时损害小鼠坐骨神经所致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0.05),显著提高坐骨神经损害后小鼠的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0.05),还可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P<0.01)及提高小鼠热刺激引起的痛阈(P<0.01),且其镇痛作用不能被纳洛酮所拮抗.结论:氧化苦参碱(150mg/kg)对S180肉瘤损伤性、神经病理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所导致的疼痛均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阿片受体激动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通过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梳理,结合科室特点,制定科学的护理工作流程,设定合理的护理工作标准,整合护理队伍,规范护理行为;优化人员配置及排班,注重新老搭配;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统一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实行护理工作档案制,每班进行质控,严格交接班,使护理整体形成相互制约的链条机制;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计划,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缩短护患之间的距
会议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实施主动上报、无惩罚管理的方法实施前后效果进行了介绍分析,通过建立健全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设立激励机制,每月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及个人,予以表扬,并在质控和绩效考核时给予加分;予以奖励.成立护理安全与质量管理小组,开展培训等对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实施无惩罚管理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由30.77%提高到70.49%,
会议
目的:为探讨门诊输液室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使患者在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环境下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并完成治疗.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选择2008年5月-8月2500例患者为观察组,2007年5月—8月240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服务环境如输液环境的人性化、室内环境的家居化、周到服务的便民措施,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环境.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投诉明显减少,
会议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分配制度与优质护理的关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将生活护理量化推行了绩效考核,其中量化占奖金总额的40%、把护士分层使用占40%、对护士的综合考核占10%、还有10%是医院对优质护理的奖励.结果:对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各种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38+0.91)(98.26+0.90)(97.39+0.93)
会议
目的:探索减少新护士护理差错事故的有效举措。方法:对新护士实施了一系列护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包括督导新护士严格执行"病人身份核对流程",设置系统的新护士护理安全培训课程,建立新护士护理安全导师负责制,系统学习护理法律与病人安全书籍,撰写护理安全承诺书,举办护理安全演讲,统一考试护理安全理论知识等举措。结果:新护士护理差错减少71%,未发生病人身份核对错误,新护士护理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明显增多,护理差
会议
目的:减少院前、院中、院后病人PICC置管风险和维护中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对PICC护理门诊进行合理设置与布局,制定相关制度、流程和人员职责。结果:建立PICC专科门诊提高了PICC病人置管和日常维护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ICC护理门诊的建立及科学运作,有利于安全医疗,可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是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
会议
本文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中药制剂学、中药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是针对中药制剂设计与研究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缺少适合中药复方特点的给药载体,中医药的疗效优势与特色没有充分发挥,构建了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优化关键技术;说明了该项目促进了科技技术的进步,并对中药制药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和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已被成功应用于江西汇仁集团、江西药都樟树制药、江西仁和药业、江西普正药业、江西川奇药业等国内9家制药企业
目的:观察密蒙花总黄酮对去势雄鼠干眼病大鼠模型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和泪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密蒙花总黄酮抗性激素水平失调导致的大鼠干眼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0只,体质量200g左右,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30只.分别为:正常组(A);假手术组(B);手术对照组(C);雄激素治疗组(D);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E);将C、D、E三组实验鼠切除双侧睾丸及附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脊柱对称性指标与症状学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前及20天治疗后症状学评分指标,包括:直腿抬高角度(SLR)、视觉疼痛量表(VAS)、JOA评分等,同时使用投影栅人体轮廓测量技术检测脊柱对称性指标,采用SAS 9.0软件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脊柱对称性指标的变化值与症状评分改善值呈正变关系.其中侧屈角比LR、侧
目的:揭示益气活血药在Lewis肺癌转移过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中药逆转免疫逃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各组小鼠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Th17/Treg细胞百分比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 (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γ干扰素(IFN-γ)动态水平;RT-PCR检测各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