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屏风鼻舒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其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腔黏膜炎性反应及周围血清组胺表达水平的调节,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本试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设计原则。多中心:设立以本院为首的7家研究中心。随机分组:将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2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计算机分层区组随机设计,按1:1:1分为屏风鼻舒胶囊安慰剂对照组(A组)、屏风鼻舒胶囊低剂量组(B组)、屏风鼻舒胶囊高剂量组(C组),每组各72例。双盲:采用信封盲法,将随机设计编码、治疗方案置入不透明信封中,盲底一式两份进行保存,直至2次揭盲。安慰剂对照:采用屏风鼻舒胶囊安慰剂予以对照。干预:A组予以屏风鼻舒安慰剂口服,B、C组分别予以低剂量、高剂量屏风鼻舒胶囊口服,治疗周期28天。评价指标:以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主证量化评分以及治疗痊愈率、有效率作为主要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以中医次证量化评分作为次要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以血常规、肝肾功、尿常规、心电图作为安全性观察指标。评价方法:2次揭盲后分别对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试验结束)的各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组内、组间对比分析,评价该药物的临床有效及安全性。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事件以及合并用药情况。2.动物实验分组:选取SD大鼠60只,通过SPSS软件生成秩次,按1:1:1:1随机分为4组,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模型对照组(B组)、屏风鼻舒胶囊低剂量实验组(C组)、屏风鼻舒胶囊高剂量实验组(D组),每组各15只。造模:观察2周后,B、C、D三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进行造模,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A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替代。干预:实验组分别予以0.061g/kg、0.122g/kg屏风鼻舒胶囊生药进行灌胃,对照组予以0.9%生理盐水灌胃,周期28天。评价指标:大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学评分;鼻腔黏膜HE染色后镜下黏膜形态观察;大鼠周围血清组胺免疫组化检测。通过组间对比,分析模型大鼠炎性状态的调节情况。结果:1.临床研究(1)三组受试者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期间三组受试者共脱落17例,其中A组3例,B组8例,C组6例,总脱落率7.87%。依从性分析显示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VAS评分,组内比较,A、B、C 三组治疗前、治疗2周以及治疗4周,无论是单项症状VAS评分还是VAS总分,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试验组优于对照,但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低、高剂量之间差异不明显。治疗4周,C组明显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低剂量组次之,安慰剂对照组最差。(4)中医主证量化评分,组内比较,A、B、C三组治疗前、治疗2周、以及治疗4周时,无论是单项主状评分还是总分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4周时,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高剂量组(C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次证量化评分,组内比较,A、B、C三组治疗前、治疗2周、以及治疗4周时,无论是单项次状评分还是总分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时,三组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C组在自汗、气短、语气低怯、恶风怕冷4项次证评分均优于A、B两组。但面色苍白评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中医证候总分(主证+次证)评分,组内比较,A、B、C三组治疗前、治疗2周、以及治疗4周时评分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B、C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有效率评价:痊愈率比较,治疗结束时A、B、C三组分别为1.45%、4.69%以及6.06%,三组痊愈率均较低,且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比较,三组分别为46.67%、87.500%以及95.45%,试验组明显优于安慰剂对照组。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佳。(8)安全性指标评价:三组受试者用药后血常规、肝肾功、尿沉渣、心电图检测共有5例患者出现异常。其中血常规2例、肝肾功1例、尿常规1例,心电图1例,发生率均为1.5%左右。同时,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2.动物实验(1)造模、干预后4组SD大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均完成实验。(2)大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学评分,造模后B、C、D三组大鼠评分高于A组(空白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C、D两组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其中D组可基本降至空白组对照组水平,A、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评分下降幅度较小,与B组进行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鼻腔黏膜HE染色镜检,造模后呈现黏膜上皮层破坏,纤毛脱落,黏膜下腺体增生,腺体、毛细血管扩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干预后,C、D两组黏膜炎性反应减轻。组间对比显示,D组形态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小灶性炎症。C组炎性反应减轻,但黏膜上皮仍有破坏,黏膜下仍有炎性细胞浸润及腺体水肿。(4)周围血清组胺免疫组化检测,干预后,C、D两组组胺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纯模型组(B组)。组间对比,D组明显优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无法下调到空白对照(A组)水平。结论:1.临床研究屏风鼻舒胶囊有助于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患者鼻部症状VAS评分及中医证候量化评分,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三组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动物实验屏风鼻舒胶囊可以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并可以有效缓解鼻腔黏膜炎性反应,下调大鼠周围血清组胺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