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方言词汇的历史层次

来源 :上海市语文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28859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杰瑞(1979)认为闽语词汇有三个不同的时代层次,有厦门话“石”的三个读音为例:[tsio(?)8],就是石头的意思,汉代移民所说的汉语方言的遗迹;[sia(?)8],用于石砚[sia(?)8h(i)6],从南朝的雅言借来的;[sik8],是一般的文言音,唐朝中叶以后借的。因此,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江山方言词汇的历史层次:1、文白读是方言词汇历史层次的标记。;2、江山话表达同一个意思,口语说法跟书面语说法的差别。
其他文献
"的"字是频率最高的汉字。本文主要用《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做语料,集中分析"的"的第一个音,把"的"字功能细分为:(1)句类转换及EK构成分析,占2.61%;(2)句蜕及其包装,占48.01%;(3)多元逻辑组合结构,占37.45%;(4)简单的对象内容之分,占8.58%;(5)简单修饰关系,占8.58%。本文还概述了HNC的"的"字处理机制,简要说明与"的"字密切
本文对电脑理解人类语言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语言是人类对认知世界的知识进行编码的符号系统、电脑要进行“知识处理”必须理解人类的语言、电脑能直接理解的抽象符号语言的设计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文章指出,语言分析的根本任务就是结构分析。如果在语法、语义和概念层次的结构分析搞清楚了,语言分析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在当前的条件,还有相当的路程要走,国内机器翻译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本文从语句理解处理的角度出发,运用HNC句类知识,总结了"给"的意义和用法,把"给"的意义和用法归结为特征语义块、下装、语言逻辑概念、动静搭配或者高低搭配以及"给…以…"的固定搭配等。根据"给"在句子中出现的上下文区分了三种情况,对"给"的多义模糊消解制订了处理策略和流程。
当今信息化大潮呈现如下明显趋势:信息存储方式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方式的自动化,信息传输方式的网络化,信息应用方式的产业化。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上述每一"化"的实现都离不开自然语言理解这一瓶颈问题。黑龙江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把俄汉语信息契合对接处理、转换分析处理(不同于或不限于机器翻译)作为科研主攻方向。目前正在以国内外,尤其是俄罗斯计算语言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的有关理论及实用化操作模式为基础,开发一种
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角度对汉语中的詈语进行考察,詈语的结构类型及其不同标准划分不同的类别,重点讨论文雅型和粗俗型詈语;考察了骂詈产生的心理机制及其对人心理方面的影响;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詈语与地域文化等之间的关系。
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本文从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在句子层次上的影响,以使学生能够注意到这种差异,掌握英文句子写作特点、提高写作能力。
语言是有层次的,语音也是有层次的.语音在不同层级上如何表现呢?本文采用语音学的方法结合音系学的原则来分析语音的层次,以老派苏州话为例做一个尝试,来考察它的元音格局.
苏州铁路窗口用语是一种普通话和苏州话的中介方言,由两种途径形成.一种其母本语为普通话,只是沾染了苏州话典型特征.一种以苏州话为母本语,普通话为目标语,而将苏州话典型特征带进目标语.两种途径所形成的铁路窗口用语的方言特征相同.苏州铁路窗口用语实际上就是以普通话为底本语,经过些许苏州话的变异而形成.本文以中介方言的特点为切入点,意在探讨方言接触时所发生的语言变异现象.
在上海方言里,和整个吴语的情况一样,中古时的全浊声母字和中古时的清声母字的读音有明显不同。吴语里的这种情况引起了语言研究者长久的广泛的兴趣。廖荣蓉(1994)对这些研究曾有一个概要的综述:"关心这个课题的学者很多,国内、国外涉及这个课题的论文也都很多。绝大多数学者是根据听觉印象进行分析的。主要观点包括这样几种:(一)罗常培(1956)认为:浊塞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是典型的浊辅音.(二)王力(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