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前后位C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的探讨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部前后位C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方法 首先组织5位专家(一位主任技师、二位副主任技师、二位主任医师),按照感蓝片X线影像评片标准对120张CR干式激光图像进行评判,评出优级影像图像103张.评片标准如下:(1)优级影像标准:组织层次分明、摄影位置正确、无技术操作缺陷和影像直接完全感光区密在2.4~3.0、最低感光密度<0.25、组织诊断区密度在0.25~2.5之间、灰雾度<0.25.
其他文献
目的 肘关节为多骨关节,解剖结构有其特点,如关节囊前、后较薄,内、外较厚,伸肌群主要在桡侧,屈肌区主要在尺侧等。认识正常肘关节MR影像解剖是其诊断的前提。方法 从不同断面介绍正常肘关节MR影像。结果 轴位:主要显示肘部的肌群和神经血管束的关系。肘部肌群主要分为四组:1组为内侧肌群,包括旋前圆肌、指腕屈肌肌群和掌长肌;2组为外侧肌群,包括肱桡肌、指腕伸肌肌群和旋后肌;3组为前肌群,包括肱肌和二头肌;
目的 探讨胸部后前位DR湿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方法 首先组织5位专家,按照感蓝片X线影像评片标准对120张CR干式激光图像进行评判,评出优级影像图像103张.评片标准如下:(1)优级影像标准:组织层次分明、摄影位置正确、无技术操作缺陷和影像直接完全感光区密在2.4~3.0、最低感光密度<0.25、组织诊断区密度在0.25~2.5之间、灰雾度<0.25.
目的 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提高对PSH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 析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结果 5例中除1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边缘见分叶及毛刺外;其余4例均表现为肺内类圆形肿 块,其中3例边缘光整,1例见浅分叶.5例均密度均匀.2例行CT增强病例,均有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 CT是PSH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目的 探讨腰椎前后位DR湿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方法 首先组织5位专家(一位主任技师、二位副主任技师、二位主任医师),按照感蓝片X线影像评片标准对120张CR干式激光图像进行评判,评出优级影像图像103张.评片标准如下:(1)优级影像标准:组织层次分明、摄影位置正确、无技术操作缺陷和影像直接完全感光区密在2.4~3.0、最低感光密度<0.25、组织诊断区密度在0.25~2.5之间、灰雾度<0.2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ospective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using tube voltage of 80kVp in patients with low body mass index(BMI).Methods: Eighty-four patient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不同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对比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40例(肿块范围在1.23cm-6.45cm间),其中常规剂量扫描A组(120KV,100mAs)20例和低剂量扫描B组(120KV,25mAs)10例,低剂量扫描C组(80KV,25mAs)10例,扫描层厚均为5mm,比较各组穿刺CT扫描剂量(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m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ver function parameters and the degree of liver parenchymal enhancement on the hepatocyte phase on gadobenate dimeglumine(Gd-BOPTA)-enhanced magne
目的 在髋关节撞击痛中,除了常规的骨盆正位以外,髋关节穿桌侧位片;双髋关节60度DUNN位片;髋关节假斜位片;骨盆站立正位片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方法 1髋关节穿桌侧位,患者仰卧摄影床,患侧下肢伸直并内旋15—18度,健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屈曲90度,使之不与患侧髋关节重叠。将摄影探测器置于患侧髋关节外侧,使之与患侧下肢成45度调整X线球管,使中心线经患侧股骨颈垂直入射到探测器中心。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moking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using double-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angiography.Methods Patients who received DSCT coronary angiogra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changing monitoring site to left atrium for bolus-tracking triggered coronary CTA.Materials &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CTA with bolu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