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流的临床诊治系统的设计

来源 :第二届全国Web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会议(WISA2005)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20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项目实施的背景介绍,阐述了建设临床诊治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析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在工作流基础上的临床诊治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的实现方法,功能要求.设计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案.最后通过系统的正常运行验证思路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水土保持牛态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引进多目标分析数学模型,对韭园沟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韭园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果进行了评价,开辟了韭园沟流域五十多年来治理实践中水资源评价的新角度.
论文提出了“生态型滩区治理开发的基本模式”,即滩区治理开发要充分考虑河流-洪水-生态-工程等不同层次和尺度,仿效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型防洪与洪水利用来规划设计滩区治理开发,在水土资源利用与防洪减灾综合目标下,达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这种滩区治理开发模式即着眼于流域生态系统和农业环境的整体修复或改善,又充分考虑利用洪水并适度接受风险的工程技术.滩区开发模式为:①积水区开发模式;②过水滩区开发模式;③高滩
根据1956年以来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地区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及变化特点,并以各站气温、降水与唐乃亥站天然径流量关系为基础,建立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唐乃亥以上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期)气候变化对龙羊峡入库径流量的影响,以及唐乃亥站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近期唐乃亥以上各区年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平均偏高0.5℃左右,而比前期升温达0.7~0.8℃;降水量不仅
黄河的症结是泥沙问题,特别是泥沙颗粒大于0.05 mm以上的造床质泥沙.正是由于泥沙的淤积,河床不断抬高,流路摆动,有史以来黄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但也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灾害.近50多年来,国家为防洪、治沙及兴利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黄河健康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向西部倾斜,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治沙和蓄水也不断得到重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植物拦沙对黄河上游沟道的治理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植
2001年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作出了建设“三条黄河”的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是新世纪之初,面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机遇和挑战,在总结经验、着眼未来的基础上作出的历史性正确选择.它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贯彻了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把治黄事业带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三年来,作为“数字黄河”工程的重要内容,“数字水土保持”工作受到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黄河流域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建设项目11065个,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依法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刻不容缓.由此提出了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基本思路.相应的防治途径包括:一是应用“3S”等技术,强化重点监督区和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测,为有效开展执法督察提供可靠依据;二是突出国家级重点监督区、黄河中游多沙粗
本文从剖析黄河作为多泥沙河流的基本特征、阐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要求人手,分析论证了淤地坝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明了淤地坝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关系,指出了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作为近期淤地坝建设重点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提出了按黄河重点支流实施小流域坝系建设的淤地坝建设途径.通过结合实际的分析,本文还提出了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纳入黄河治理开发的总体战略体系、树立拦沙首位意识、重视研
WebServer是电子政务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于Internet的大力发展,给电子政务提供了广泛应用,但是也带来很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目前政府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几种管理和服务模式,结合上海的劳动保障服务网建设中的经验,对部分应用架构和数据安全等问题进行详细讨论,给出基于Internet上WebServer的电子政务的设计方法.
向B2B电子商务迁移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迁移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企业内部应用集成和商务流程的集成.传统的应用集成技术不能方便、低代价地实现异构系统的集成,而且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和缺陷.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框架,阐述了在企业内部如何应用Web服务实现高效率、低代价的应用集成和商业流程重组.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UML建模中出现的不完整性和不一致性问题,首先讨论了他们的概念和分类,其次介绍了保证建模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基本规则和一致性的检测机制,最后列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