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沸石-丝光沸石两相共生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ing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XRD,FT-IR,MAS NMR,UV Raman等技术对β沸石-丝光沸石两相共生分子筛(BEA/MOR)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随相组成的变化,XRD衍射花样发生明显改变;不同相组成BEA/MOR的骨架红外谱图变化规律与机械混合样有明显不同;不同相组成BEA/MOR的27A1NMR谱中均有两个谱峰,表明存在非骨架铝;不同相组成BEA/MOR样品的29Si NMR谱比较复杂.含β沸石相多的样品谱图与纯卢沸石接近,含丝光沸石相多的样品谱图与丝光沸石谱图接近;对不同相组成BEA/MOR样品紫外拉曼光谱的T-O-T振动频率进行了归属.
其他文献
以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Bmim]BF4和NaH2PO4水溶液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青霉素的分配系数随NaH2PO4浓度、青霉素浓度、离子液体[Bmim]BF4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pH值4~5的弱酸性环境下可以进行有效萃取.分配系数随NaH2PO4浓度、青霉素浓度、离子液体浓度而变化.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NaH2PO4·2H2O质量分数为40%,青霉素G浓
介绍了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技术开发的主要成果,总结了环己烷仿生催化氧化、单釜连续淤浆床合成环己酮肟、磁稳定床己内酰胺加氢精制三项新工艺的技术优势和创新特点,阐述了由导向性基础研究人手、以企业为创新主战场,是加快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亚铜制备方法的发展与现状,认为氧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在涂料、玻璃、陶瓷、塑料、农业以及工业催化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指出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烧结法、电解法和还原法;对氧化亚铜的制备国内外研究比较活跃,国外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转向了工业化生产,而国内目前仍然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转化为工业生产的较少;且制备出的氧化亚铜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存在性能不稳
采用经过特殊改性的p沸石和比表面积高达550m2/g的大孔硅酸铝制备的催化剂FC-20,是一种加氢裂化处理重质馏分油并多产柴油的高中油加氢裂化/加氢改质催化剂.中型试验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在高压加氢裂化还是在中压加氢改质工艺过程,该剂都能显著地降低所生产柴油的凝点,从而改善产品的冷流性质.
汽车尾气是当今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催化净化是国际普遍采用的汽车尾气净化法.根据我国贵金属贫乏而稀土资源丰富的国情,以及稀土纳米材料特有的性质和功能,综述了纳米稀土催化技术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研究,指出我国常规稀土材料净化催化剂已基本具备了向产业化转化的条件.但纳米级的稀土材料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的报道则相对较少,其生产的产业化还没达到成熟阶段.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研究开发稀土纳米
介绍了镇海炼化公司树立全新环保理念,实施科学管理,建立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简述了废水回收系统、气体回收系统、优化副产品流程、合理利用废弃物等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通过建立企业内部资源的循环,大量减少了污染排放,同时取得了经济效益,对促进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考察了固体颗粒对循环流化床沸腾传热的影响.通过对实验室研究,考查了流动速度、固体颗粒的尺寸、质量以及密度等参数对沸腾传热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显微拍照,对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频率对传热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讨论,为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沸腾传热的强化及阻垢提供了设计依据.
应用阳离子含有羟基的三种离子液体[C2OHmim]C1[C2OHmim]BF4,[C2OHmim]PF6萃取分离了丁醇-水和四氢呋喃-水共沸体系,分别测定了[C2OHmim]C1[C2OHmim]BF4-水-四氢呋喃和[C2OHmim]BF4/[C2OHmim]PF6-水-丁醇体系在293.15K下的液液相平衡,连接线数据和选择性结果表明,[C2OHmim]C1对四氢呋喃-水的分离效果好于[C2O
介绍了国内目前采用的一些主要的降低车用汽油烯烃含量的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指出降低我国车用汽油烯烃含量的关键是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而国内目前广泛采用的在催化裂化装置上使用降烯烃催化剂的方法是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满足现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较为方便和廉价的方法;此外,国内开发的一些新型的催化裂化反应工艺,如MIP、MGD、FDFCC等也能明显降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为了进一步降低汽油烯烃含量
以H-DASY分子筛改性的国产大孔γ-A12O3为载体、以钼镍为活性组分研制了CK-2型FCC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中试生产的催化剂性能达到了实验室制备催化剂的水平.其与氟改性的钼镍型催化剂CK-1混装评价,以大庆FCC柴油为原料,在氢压7.5MPa、体积空速1.0h-1、反应温度350~355℃和氢油体积比500的条件下,可生产出硫含量低于50μm/g、氮含量低于lOμg/g的柴油,催化剂在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