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对18例(22髋)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9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eleandCharnley分区法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应用Peek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4~64岁,平均55.3岁.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Park邻近节段骨化评分分别评估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术后定期行颈椎
目的探索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安全性和疗效,通过体外实验评价其抗感染作用。方法采用局部喷洒PRP的方法治疗21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通过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算创面体积和比较细菌培养结果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取创面感染最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实验菌株,分别在PRP凝胶及PRP等培养基中孵育,分别于多个时间点取样行菌落
Objective: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is critical for the mo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knee.Early re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further structure injury of the knee.Cu
目的:本研究采用改进的磷酸三钙/聚醚醚酮(TCP/PEEK)复合韧带支架进行比格犬的ACL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手术,通过观察重建后再生韧带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和腱-骨界面愈合状况,评价该复合支架修复损伤ACL的效果和其在ACL自体肌腱移植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研究体外构建的预血管化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羊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由羊髂骨抽取髂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获得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然后将获得的BMSCs分别向成骨和成血管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将MBSCs来源的成骨细胞和B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共同接种到多孔β-TCP支架中,将得到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安放到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关注培养,在体外构建预血管化的组织工程化骨.然后在小尾寒
目的:探讨可吸收固定材料治疗Bryan-MorreyⅠ型肱骨小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8~45岁,平均32岁。摔伤7例,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按国际通用的Bryan-Morrey分型进行分类,为Ⅰ型,且均为闭合性新鲜损伤。其中3例合并桡骨头骨折。所有患者行肘关节CT三维平扫及重建检查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天,平均5天。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盘诱发试验、神经根阻滞联合椎间孔镜技术诊治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联合应用椎间盘诱发试验、神经根阻滞、椎间孔镜技术诊治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其中定位体征不明确8例:多节段突出而责任节段不明7例、下肢不典型根性症状与髋关节骨关节炎疼痛鉴别困难1例;影像学检查(CT或MRI)与临床表现不符16例:无明显压迫但临床表现典型1
目的:探讨对行脊柱手术的围手术期系统性的疼痛管理,在微创脊柱的应用,为建立脊柱外科无痛病房提供护理经验,减轻手术患者恐惧与痛苦,促进医护患的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应,优化护患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14年1月至6月期间,我科行择期手术患者308例,其中包括颈椎102例,胸椎68例,腰椎138例,年龄在18岁-78岁之间。入院后按入院时间将308例患者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4例,对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34~61(平均43.28±10.50)岁;病程4~18(平均9.84±4.88)月;单侧34例,双侧9例,左髋38个,右髋14个,共52髋;存在长期饮酒史29例,大剂量激素应用史10例,股骨颈骨折史2例,原因不明者2例;根据股
目的本研究观察并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重编程椎间盘髓核细胞移植应用于兔椎间盘组织退变修复的实验效果.方法前期观察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取自体睑结膜成纤维细胞建立iPS细胞系,并诱导分化为椎间盘髓核细胞.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退变组,B组为移植细胞组,C组为PBS注入组.全部24只兔全麻穿刺纤维环造模椎间盘退变模型,均取相同L3/4节段,将诱导分化的细胞注入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