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燕京大学的历史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q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西学东渐,中国古代学术逐渐向近代学术转型,纳入文史哲等现代学术体系。随着大学学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教育成为很多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教会大学的中国化和本土化,燕京大学重视开展历史教育,并在人才培养、史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燕大历史系发展初期,教师多为外籍人士,之后聘任陈垣、洪业、邓之诚、顾颉刚等著名史学家任教,形成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燕大还逐渐完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并带领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其他文献
竞技体育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重大比赛日益临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状态都会逐渐趋于稳定,但运动员心理的变化会导致竞技状态的起伏,并可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在众多影响运动员竞赛发挥的心理因素中,焦虑情绪是运动员面临比赛情境时最常见的问题.竞赛状态焦虑对运动员的赛场发挥影响很大,对比赛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运用访谈法、音乐放松训练方法对40名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高水
高水平运动员在参加重大体育比赛时通常都会非常紧张,这会对他们的比赛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即使运动员赛前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和战术准备,也可能由于比赛时的紧张导致失败的结果。很多有潜力的运动员尽管有着很好的训练环境、先天条件、专业的教练,并且他们训练非常刻苦,但由于比赛时的紧张,他们的运动生涯并不成功。相关研究显示,自我谈话法可降低运动员比赛时的紧张、焦虑,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与运动表现。
会议
竞技体育细化发展的今天,各学科的对于运动员取得好成绩都做出了各自相应的贡献,目前聘请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下队服务,为运动员提供系统的心理训练,尤其是跟随运动员一起参加比赛,提供临场支持的服务工作,这种模式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的例子证明这种临场支持的心理服务工作为运动员冲击冠军、夺取金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大部分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都有聘请运动心理学专家下队提供服务,如今这种模式己慢慢扩散至各
民国时期中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多元、形式活泼,演绎出一幅风采别致、生动有趣的课外生活图景.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考察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生产劳动和办刊活动.中学生之所以演绎出如此丰富多姿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归因于外部社会国情及实用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以及学生思想的自由解放.课外实践活动对中学生的人格塑造、个性发展、学业定向等方面,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荀子·劝学》一文集中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教学思想,总览全篇,荀子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积"的重要性."积"依赖人为,既是学习过程的体现,又是学习方法的提炼,还是"化性起伪"的必要准备,进德修业,都需要很长时间的蓄积修炼.荀子"积"之思想全面而丰富,其教育意涵精深旨远:从我"积",凸显主体挖潜能;从小"积",积微见著有成效;从本"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心"积",摒弃浮躁贵专心;持续"积",锲而不舍贵有
杜威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人格的核心特征是"理智的诚实".在家庭生活中,杜威是一位朴实真诚的普通人;在教师生涯中,杜威践行了自己的民主主义教育哲学;在社会活动中,杜威是民主斗士,守护着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把"理智的诚实"人格与杜威教育哲学联系起来的中介是杜威的问题意识:在工业社会中,面对社会分裂,如何捍卫和发展民主.在捍卫民主和完善民主的社会改造事业中,杜威"理智的诚实"人格越来
"国际"一词表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早出现于1897年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上.民国时期,"国际"一词已经被频繁使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国际化"一词在民国时期十分流行,最早出现在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批评》一文中,表征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内日益密切的接触与交流."教育国际化"一词最早见于日本教育家泽柳政太郎所撰之《教育国际化之方案》一文.在此前后,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关注到了教
罢课、退学与集会、游行等"学界风潮"是清末学生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前者是学生在校内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方式,后者是学生在校外反抗侵略、追求宪政的表现.清末学生的社会参与形式与其接受的新式教育以及清政府的教育政策密切相关.其中,新教育促成了学生素质结构的变化,并使学生获得自由、民主、权利等观念;而晚清教育政策要求学生的素质结构发生变化,但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皇权专制统治,即要求学生奉行专制、君主的服从观
中国古代教化是统治者通过行政或教育的手段,对全社会实施的普遍的道德训练与情感陶冶,以使全社会形成统一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在中国封建社会,教化方法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拟从分析中国古代教化方法的主要内容入手,探寻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从东方到西方,从古至今,世界文化历来就具有多样性,作为文化传承的活的载体,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史本质上就是一部多元文化教育史,其源流众多。但就狭义而言,当代多元文化教育思潮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发展且逐渐波及其他国家与地区。多元文化教育思潮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性质,当今在全球化及本土化的时空背景下,向世界主义与本土化趋势发展,这两个趋势双向建构,相反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