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铀系不平衡原理探究水系沉积物从源到汇时间尺度的问题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结合作者在过去几年的研究收获,回顾“粉碎年龄”方法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和推广其在估算沉积物搬运时间尺度上的应用前景。探讨了晚第四纪以来东亚大陆边缘典型钻孔沉积物搬运时间的变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长江和台湾两种不同河流源汇体系是如何主导冲绳海槽沉积物来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沉积物的搬运时间约在40万年左右,而台湾浊水溪和兰阳溪沉积物的搬运时间只有不到10万年。
其他文献
中国华南的扬子台地保存着较为连续的埃迪卡拉系地层,其也是全球研究新元古代地球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在本次研究当中,基于取自华南王集地区的埃迪卡拉系岩心钻孔,共分析测试701个高分辨率的碳同位素数据以及701个高分辨率的氧同位素数据.在该钻孔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地层中,有3次碳同位素负偏移与富磷沉积段密切相关。碳同位素负偏移与磷沉积的藕合关系可能指示了埃迪卡拉纪海洋碳循环和磷循环的相互作用。多次间歇性的
会议
为了深入探究当时海洋碳循环扰动的机制,在具有详细生物地层控制的基础上,对采自美国内华达州Copenhagen Canyon剖面碳酸盐的无机碳同位素、87Sr/86Sr比值以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模型计算重建了当时海洋碳循环及其扰动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剖面未受显著的后期成岩蚀变,记录了海水的原始同位素信息。
在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基础上,结合传统的锶-碳-氧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系统地剖析了中国东部宜兴地区一条部分白云岩化的中三叠世碳酸盐岩剖面上各类碳酸盐岩镁同位素组成特征。多方面证据显示本区碳酸盐岩在后期埋藏过程中经受了较为明显的成岩改造。碳酸盐岩镁同位素组成具有两端元混合的特征。
为了重建陆生维管植物演化早期的大陆风化强度,测量了华南五指山组的两个剖面(度里剖面和下达剖面)碳酸盐岩样品中硅质碎屑组分的镁同位素组成。两个剖面的样品都取自由upper expansa带到sulcata带的3个牙形石带中。由于风化残余物的镁同位素组成在随着风化的进行逐渐变重,硅质碎屑组分的镁同位素组成可以记录化学风化强度。
对珠江口和近岸海区沉积物中双植烷类化合物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发现其碳同位素的时空分布都具有规律性变化,化合物间同位素值存在差异,反应了物源和环境变化对GDGT碳同位素的双重影响。表面上看这类化合物可能是很好的环境重建指标。
本次研究对108个取自重庆上奥陶系五峰组至下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进行了详尽的岩相学分析和高精度的有机碳同位素测试。数据表明,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段存在较为显著的δ13corg正偏移,变化范围为-31.12‰至-27.19‰,该结果可与全球范围内早志留纪“Early Aeronian”事件比对。该碳同位素正偏移与海洋缺氧相关。深部缺氧的海洋有利于有机碳埋藏,从而使得海洋整个碳库的碳同位素组成发生正偏。
本文选取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小梁山坳陷的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油田公司油气勘探钻井取芯),开展了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及湖相碳酸盐C,O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沉积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小梁山地区的中新统沉积物主要是细粒沉积物,以泥岩、泥灰岩、粉砂岩为主,砂岩、生物碎屑灰岩、鲡状灰岩偶见。沉积学的分析结果显示此时小梁山凹陷的湖泊沉积环境具有三大典型特征:三角洲等水系不发育;湖水的水动力条件较弱;湖水高
会议
与现代黑海环境类似,华南碳同位素梯度源于深部海水的厌氧及硫化环境。深部海水碳酸盐和有机碳亏损13C可被解释为有机碳循环再利用及化变自养和/或甲烷氧化菌的生物量增加有关。结合模型,结果显示单纯将有机碳埋藏比例增加并不能满足碳同位素数据结果。同时需要将碳同位素分馏值从30‰增加到32‰,则可以模拟出华南记录的无机碳碳同位素正异常幅度较有机碳高-2‰的结果。这些结果对于理解SPICE期间氧化还原条件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