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病毒检测和免疫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蓝舌病是由库蠓传播,由蓝舌病毒(BTV)引起,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它反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给畜牧业生产和国际贸易带来了严重影响。随着血清学实验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蓝舌病的诊断技术和免疫研究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就是有关该病的诊断方法和免疫研究加以总结,旨在方便对该病做出及时而有效的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 确定"猪高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是否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探寻高致病性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机理.以及进一步研制针对后者的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PRRS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五段扩增了高致病性PRRSV JX143株的全长cDNA,将各cDNA片段克隆到DBlueScript Ⅱ SK(+)载体中,进而利用重叠区中的单酶切位点将其连接
利用RT-PCR法扩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和ORF6基因,分别构建pcDNA-ORF5、pcDNA-ORF5/6和pcDNA-ORF5-ORF6真核表达载体,磷酸钙共沉淀法瞬时转染293T细胞,48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PRRSV ORF5基因编码囊膜蛋白(E蛋白)能在在293T细胞表面表达,而由共表达M蛋白(ORF6基因编码的基质蛋白)介导的E蛋白的表达
采用PCR技术扩增出犬腺病毒(CAV)ORF1(p-Ⅷ)基因、犬细小病毒(CPV)VP2基因、鸡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基因(GLOBc)各保守基因片段;采用RT-PCR扩增出犬冠状病毒(CCV)纤突蛋白(S)基因、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F)基因、犬副流感病毒(CPIV)核衣壳结构蛋白(NP)基因、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N)基因的各一段保守序列,克隆获取质粒.通过微量点样技术将这些质粒作为探针
运用微量中和(SN)试验和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对2002-2006年间来自我国不同地区野生动物园的207份虎血清和4份狮血清、23份家猫血清进行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抗体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07份虎血清样品中有110份为FPV抗体阳性(SN>1∶30、HI≥1∶8),阳性率达53.1%;狮血清样品FPV抗体阳性率为25%;家猫血清样品FPV抗体阳性率约为26%。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与血凝抑制抗体效价检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多株RHD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扩增RHDV CD株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了RHDVCD株包含全序列的3个片段,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根据引物上唯一的交叉酶切位点。把三个克隆片段同时克隆到pUC18载体上,获得了RHDVCD株全基因组克隆,测定了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Y523410)。进行了CD株全序列与GeeBank
我国狂犬病疫情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为狂犬病毒(RABV)的遗传本底不清,一方面表现在尚无准确的数据说明易感动物携带病毒的遗传特征,另一方面也无直接证据表明我国动物源狂犬病毒在不同种属动物中的遗传相关性。我国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中,犬占85%-95%,猫占4%左右.天津、海南、广州、惠州等地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表明,93%-100%狂犬病病例是由犬传播的,其次是猫,其它动物也有发病的报道。这种流行特点
根据狂犬病毒糖蛋白(G蛋白)免疫活性及免疫特性,参考有关文献及用蛋白质亲疏水性分析程序分析,选取狂犬病毒ERA株糖蛋白膜外区的基因片段设计扩增引物,在上、下游引物中引入BamHⅠ和EcoRI限制性酶切位点。并在下游引物5端添加了His-tag。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目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1(+)中,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RG,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用免疫原性稳定的强毒力株SX5首次研制成功奶牛表原体病灭活疫苗。疫苗对成年牛和犊牛的最小有效免疫量分别为3mL和1.5mL;效力试验对奶牛的平均保护率达到94.4%(88.9%~100%);疫苗免疫持续期10个月;疫苗在4℃条件下的保存期为12个月.本动物安全试验和田间小试免疫1216头牛证明该苗的安全性好,注射疫苗后饮食、产奶量及注苗部位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本研究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鸡痘疫苗的抗原制备,在病毒收获时,将全部病变细胞和培养液收获,并用于疫苗冻干.实验表明按此全收法收获的鸡痘抗原液与对照组部分收获法收获的抗原液在中间效力检验上无显著差异;在成品效力检验上也无明显区别。说明采用全收法来提高鸡痘疫苗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创新意义的手段。
鸡球虫病是养鸡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性肠炎、血痢,雏鸡的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特征.球虫通过寄生在肠道中来损伤肠道组织并导致摄食和消化过程或营养吸收的紊乱、脱水、失血以及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对养鸡业危害很大.本文探讨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