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品系及其同源对照品系神经细胞培养和神经节细胞学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c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品系及其同源对照品系功虫神经细胞离体生长条件进行了探索,并对比分析了神经节的细胞学特征.棉铃虫幼虫神经细胞在增补幼虫血淋巴的TC-100培养基中可维持存活5-7天.培养基中不加血淋巴,而增补谷氨酰胺时,细胞也可贴壁生长,但接种24小时后出现老化现象,表现为空泡增多,甚至脱落.增补适量葡萄糖后,细胞可维持较长存活时间(22-28天).细胞在pH值6.4-7.0范围内均可存活,最适pH值为6.4.除少数神经细胞有1或2条突起外,大多数(90﹪)细胞具多条突起,与在体生长有明显区别.棉铃虫抗性种群、对照种群、同种群不同龄期幼虫以及同一个体胸、腹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在形态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抗性品系幼虫运动神经元内线粒体明显增多,同时神经围鞘与神经节膜厚度之比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大孔吸附树脂HPD-100吸附和硅胶柱层析,从一株放线菌--秦岭链霉菌(Streptomycesqinlingensissp.nov)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化合物WJ001。文章采用红外、高分辨质谱、1HNMR和13CNMR技术,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WJ001是一种全新的β-内酰胺抗生素,命名为秦岭霉素。
苦皮藤是我国传统的杀虫植物。本文从苦皮藤根皮提取物中极性较弱的部分分离出YH-2,YH-10,YH-15,YH-17四个新的苦皮藤素类化合物。文章介绍了其结构鉴定。
本文对一组二苯醚类(DPE)类化合物进行了3D-QSAR研究。文章采用距离比较法得到了它们的药效团模型,通过合理的叠加方式,建立了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模型,其交叉验证系数r2=0.677,非经验交叉验证系数R2=0.981。
本文建立了杀菌剂丙烷脒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色谱柱为BDSC18柱,流动相为含3.0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甲醇/水(V/V=80:20)溶液,流速1.0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8.7nm。该方法中丙烷脒的标准偏差为0.209,变异系数为0.109﹪,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4。
以环十二酮为原料,合成了八个2-亚环十二烷基-5-取代亚氨基-△-1,3,4-噻二唑啉,它们的结构经IR,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测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棉花红腐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文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首次发现这类化合物对几种农作物致病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作者还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与活性关系方面的研究,表明一些量子化学性质与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氯氰菊酯是大吨位杀虫剂品种.本文对差向异构化制备高效氯氰菊酯的副反应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副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成机理.
苯胺硫磷为华中师范大学农药化学研究所经系统筛选,独立研制开发的以杀螨为主兼有杀虫作用的具有不对称结构的含磷新型杀虫杀螨剂,国内外未见有商品化报道,经在广西、广东、湖北、福建、河北、浙江、安徽等省区的6000多万亩次的面积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它对棉花、粮食、果树、蔬菜的多种蚜虫、红蜘蛛、蚧壳虫和梨木虱等防效优异.并具有用量低,持效期长,使用成本低,对抗性虫螨防效突出,在低温下使用不失效的突出优点.该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手段对蚜虫报警信息素EBF的氟取代类似物与EBF结构比较,及非EBF系列物的结构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一氟取代化合物来说,在分子骨架两端进行取代修饰,所得化合物EBF04,EBF05,EBF12与EBF结构最相似;非EBF系列化合物的扭转角与活性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尤其是扭转角H-C-C-C和扭转角C-C-C-C的大小和正负对活性影响最大.
在研究开发国外已有农药品种时,如不注意知识产权(化合物专利、工艺专利、制剂专利等,在我国某些单位对工艺专利和制剂专利不够重视)的存在,盲目上马并投入生产,将会面临严重的知识产权纠纷,本文拟对部分重要的新农药品种的知识产权状况,予以简要的概述,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