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传统手工和现代工业镇江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不同季节生产的传统手工和现代工业镇江香醋为对象,对还原糖、总酸、氨基酸态氮、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等含量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到冬季生产的镇江香醋中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最高,而夏季生产的食醋还原糖、总酸、氨基酸态氮、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最低,结合不同季节生产的镇江香醋中乙酸的相对含量及乳酸、柠檬酸、琥珀酸的共同所占的相对含量,可以说明冬季生产的镇江香醋口感更柔和。
其他文献
耐盐产乙醇风味酵母能在酱油高盐稀态发酵过程中利用淀粉降解得到的糖代谢产生乙醇,酱醪中适量的乙醇能形成酱油的醇香风味,为乙酯类香气物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还有抑制杂菌污染的作用.为得到一株适用于酱油酿造的高耐盐产乙醇风味酵母,对前期从酱醪中筛选的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L6进行紫外诱变,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平板筛选发酵能力强的菌株,并进行耐盐驯化,得到突
优化发酵培养基是整个体外肠道模拟发酵体系进行优化的前提,但目前用于体外模拟发酵的培养基尚无统一的标准,所以本实验设计了7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对比文献和专利中体外肠道模拟发酵的培养基成分差别,对无机盐、胆盐、果胶、淀粉、葡萄糖、胰酶、粘液素这7个因素进行优化,设计正交实验,共得到8组实验,进行静态发酵,每24h测定一次OD600吸光值,并且在各组发酵48h后提取细菌DNA,进行16SrRNA测序。
芽孢杆菌是传统发酵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较好的蛋白酶及淀粉酶分泌能力,在发酵中能促进原料降解和提升发酵食品风味.从传统的晒露法酱醪中分离出一株芽孢杆菌CS1.10S,添加至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发现,游离氨基酸总量升高41.60%,其中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的占比分别提升7.21%和降低4.43%,说明CS1.10S具有提升氨基酸含量及改善酱油滋味能力.
本实验通过不同的体外肠道模拟系统探究不同种类的钴卟啉对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首先搭建三组单相连续发酵系统连续发酵15天,对样品进行16S rRNA测序、酶活测定、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分析发现氰钴胺和甲钴胺都能降低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其中氰钴胺明显提高了不动杆菌的相对丰度,甲钴胺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对肠道菌产丁酸也有促进作用,但两种钴胺素对纤维素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然后搭建三相发酵体系,模拟升、横、
百香果(学名:PassifloraedulisSims)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草质藤本植物,又名西番莲、鸡蛋果、热情果,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是一种芳香水果,果实成熟后香气芬芳,具有多种水果香味。百香果不仅香气浓郁,口感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百香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160余种有益成分;其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强身、降脂降压、提神
目的:胶原蛋白肠衣在肉类加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交联是提高其机械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必要手段.本文研究了不同交联方式对胶原蛋白膜的消化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将1wt%的酸溶胀胶原纤维的悬浮液浇铸成膜,然后分别进行紫外线照射(9.43mW/cm2,30min)、热处理(120℃,24h)、单宁处理(5%,12h)及戊二醛处理(1%,24h)等交联处理,再进行体外消化以及细胞实验研究
采用75%乙醇对鲟鱼块进行减菌处理,考察腐败菌数量对冷藏及冰温贮藏鲟鱼块鲜度指标的影响。取新鲜鲟鱼背部肌肉切成块5×5×5cm,以料液比1∶10将肉块于75%乙醇中浸泡1min后取出,无菌操作去除表面鱼肉后进一步切成10左右的小块。对照组不浸泡,直接切块。将鱼肉置于无菌平皿中,分别于4℃和-1℃贮藏,考察贮藏过程鱼肉鲜度的变化。
辣味感知在新食品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辣味成分与其受体TRPV1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人类感知辣味背后的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评价辣味的传统方法主要包含斯科维尔感官试验和电子舌试验。由于辣味成分的结构十分多样,其结构与其辣味之间的关系纯粹局限于某些特定化学基团的影响。因此,这些关系显得比较粗糙,预测性较差。
酱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VFMs)是形成酱油香气的基础,GC-MS分析是研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方法,不同的进样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对比研究不同的进样方式有利于全面解析酱油香气成分.采用液体进样(Liquidinjection,LI)和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HS-SPME)分析酱油香气成分,以检测出的物质种类及相对峰面积占比为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同一酱油样品,LI法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2
食品在口腔中结构破坏与重组过程和与之相关的感官性质,不仅取决于食品的材料学性质,更受消费者口腔生理特征和唾液分泌的影响。目前我国针对不同饮食背景和民族文化的消费者的口腔生理与唾液流变特征数据极少。本项目以汉族和蒙古族健康青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究两个民族在口腔生理学和唾液流变学特性的差异,并尝试建立其与饮食喜好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