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轻质高压储氢容器

来源 :第六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_2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用轻质高压储氢容器采用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点.该型容器设计时,往往需要以层板理论和网格理论为基础,先进行初步设计,再利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法优化结构参数,最后通过型式试验确定容器的结构型式和参数.本文以40MPa小型车用轻质储氢容器为例,介绍了该型容器的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液体甲醇为燃料,其作为潜在的电动车辆电源和便携式移动设备用电源,正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DMFC用催化剂主要是Pt-Ru/C.该催化剂所用金属Pt和Ru都是稀有金属,价格昂贵.甲醇在被氧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CO等中间产物易使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催化活性.因而,其难以使DMFC实现大规模商品化生产.近年来,为了寻求具有高催化活性、抗CO毒化能力强而又而且价格低廉的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适当降低电池工作温度.中低温SOFC可直接操作酒精和汽油等液体燃料,开发了其在电动车应用中的广大市场.随着温度的降低,阴极电极活性下降,高温SOFC常用的La1-xSrxMnO3(LSM)已不适合作为中低温SOFC的电极材料,开发高性能的阴极材料已成为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阴极材料氧离子电导的增加可以扩展反应活性界面,从而显著地提高阴极的活性.因此,同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化,燃料电池测试技术也逐渐成熟.由于燃料电池本身的特点,对测试仪器的要求很高,如对测试系统的加热增湿,流量控制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燃料电池的测试系统,活化系统及电压扫描系统的设计原则。
现代通讯已经进入3G时代,3G通讯设备具备了强大的媒体播放、摄影、摄像、通话、上网等多种功能,然而,这些强大的功能所需的高电耗量却是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所不能满足的.常温常压不加湿操作的氢空燃料电池具有非常简单的系统,可以微型化,是有希望的3G设备电源,也可以开发作为便携式的通讯设备充电器.本文考察了一个微型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特性以及与储氢罐相连的放电特性.该电池采用封闭氢气操作,可以在低温(0℃)低
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多孔无机-有机配位聚合物,并在骨架中引入了硅氧四面体结构,通过这一修饰提高了原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比表面积,低温氮气吸附测定其BET比表面积为507m2/g,用P-C-T装置对样品进行了储氢性能测试,473K,3MPa条件下吸氢量最大达到0.66wt.%。
近年来,贮氢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转向高容量、长寿命材料的研究.络合氢化物NaAlH4就是最近研究的高容量贮氢材料之一.通过加入催化剂可以使络合氢化物的可逆贮氢量达3.1~4.2wt%之多.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在NaAlH4中加入Ti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其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可逆吸放氢量可达3.0wt%以上.并对试样进行了XRD分析、DSC分析、以及XPS分析。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出La(HCOO)3,通过IR、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确定了样品的组成和结构.利用N2物理吸附实验和等温吸/放氢实验对其进行了比表面积和吸氢性能测定.在373K,4.480MPa时,甲酸镧吸氢量为0.47wt.%。
Na3AlH6,作为NaAlH4可逆储氢过程的中间环节,其相变和热分解行为研究对于深化理解NaAlH4的吸/放氢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采用NaH/Al为起始原料,以TiF3为催化剂,在氢气氛下球磨直接生成了Na3AlH6.NaH的氢化分数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球磨20h后达到0.62.热分析研究发现原位生成的Na3AlH6在升温过程中的相变、热分解行为不同于文献报导结果,且表现出强烈的球磨时间
在众多的储氢材料中,镁(Mg)由于成本低廉、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以及高理论储氢容量(7.6wt%)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热力学性质所决定的过高的放氢温度和缓慢的吸/放氢速率阻碍了镁的储氢应用.在各种改善Mg的储氢性能的方法中,添加复合相并实施机械球磨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复合相包括:过渡族金属,储氢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和石墨等.最近,我们发现在Mg中添加单壁纳米碳管比添加其它炭或非炭材料,如活性
本文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种以金属团簇{LaCu6}为中心,以甘氨酸和咪唑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合物[LaCu6(μ-OH)3(Gly)6im6](ClO4)6,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分析、热分析.结合该配合物三角棱柱结构,初步分析了其储氢机理.并用P-C-T装置对其进行了储氢性能测试,在室温(299K)和3.2MPa条件下其吸氢量最大达到0.72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