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浮充保护型锂电池的直流电源系统

来源 :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ocoo_dani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基于浮充式保护型磷酸铁锂电池的新型直流电源系统及在变电站的应用.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分析该蓄电池除拥有锂电池一般性能外,增加了自主均衡功能、配置新型的电压均衡保护、采用合理系统控制策略,构成的直流电源系统,可实现持续、安全、可靠的浮充电运行.是新一代的直流电源系统,将为提高变电站电源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可靠性提供有利保障.
其他文献
本文将等值两机系统中推导出的振荡中心位置公式与TCSC机电暂态模型中阻尼振荡环节的电压/功率控制比例相结合,说明了TCSC电压控制比例对振荡中心迁移的影响机理;搭建了一个两端系统,并利用PSD-BPA暂态稳定程序进行仿真;仿真分析了有/无TCSC、TCSC安装位置以及TCSC阻尼振荡环节控制方式对失步振荡中心迁移的影响.最后在实际西北电网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阻尼振荡环节的电压控制比例系数
在61850变电站系统集成时,经常会发现:在同一厂家IED装置所提供ICD文本中,对同一功能模型的描述经常会采用不同的逻辑节点模板.虽然这种现象不会影响IED装置运行,却会给系统集成人员和运行管理人员带来许多额外的工作和不可预知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为ICD中的数据模板(DataTypeTemplate)不包含版本管理信息.针对该问题,详细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创建统一数据模板库、从数据
华能湖南苏宝顶风电场具有高山风场的典型特点,风资源复杂,在兼顾安全性和充分利用风资源的前提下采用三种机型混装的定制化布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于高速同步发电机电磁振动突出的问题,对于其电磁振动预估方法进行研究.振源方面,对于占主导作用的径向电磁力波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确定了电磁力波的主要倍频与阶数;结构振动特性方面,分析计算了电机定子以及机座的模态.结合电磁力波与结构模态计算结果,利用谐波响应法对于电机电磁振动进行了预估计算.预估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此预估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估计电机的电磁振动,为电机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困难一直是困扰电力系统的难题.本文首先对残流增量法和零序导纳法这两种典型的故障选线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影响这两种方法选线准确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零序导纳变化量的故障选线技术,该方法实质上是残流增量法和零序导纳法的综合应用,具有受互感器误差影响较小,抗过渡电阻能力较强的优点.最后,本文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介绍了跨区交直流协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及配套装置配置.重点阐述了直流紧急控制、直流连续调制实现方案,协控装置与极控系统的接口设计及功能实现.该系统的控制策略与接口方案对于今后特高压交直流互联电网工程配套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直流消磁和交流消磁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性暂态波消磁新方法,并将此方法用于实际大型变压器的消磁工作.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消磁过程中避免了出现次生偏磁通,并且能够快速消磁.
电液伺服系统是原动机调速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模型的合理性和参数的精度对原动机调速系统的整体精度有显著的影响.目前通用的电液伺服系统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单输入单输出的多参数系统,存在被辨识量多于被测量的问题.如何根据模型结构提出参数的实测方法和辨识方法是原动机调速系统实测建模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现有通用电液伺服执行机构模型的特点,分解推导了其各组成部分与实际设备的对应关系,并且根据模型特点,
本文从某风电场塔筒基础环开裂失效展开分析,研究了风机塔筒结构在制造过程的质量关键点因素,分别指出法兰锻造环节原材料、锻压成型、热处理工艺关键点,以及塔筒与法兰焊接工序中焊接参数控制及焊后金相组织检验的重要性.
太阳能是自然界中能量总量最大、分布最为广泛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综合光伏发电和温差发电的特点,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光伏/温差复合发电装置,可以提升太阳能全光谱利用能力,既是对光伏发电技术的优化,也拓展了温差发电技术的应用领域.本文优化设计了光伏/温差发电装置的光学系统,并对装置进行了试制和测试,获得的光伏/温差复合发电装置的光学效率达到67%,温差部分实际输出功率1.687瓦,提升光电总转换效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