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工程耐磨材料的问题与分析

来源 :第十九届世界疏浚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la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问题是影响疏浚工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从目前疏浚工程中存在的材料问题出发,详细阐述高效耐磨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及其他新材料在疏浚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分析耙齿、绞刀、泥泵、管道等关键疏浚机具的材料磨损失效问题,以及泥泵轴等结构材料的断裂失效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解决疏浚工程中的材料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疏浚工况条件下材料失效的内在原因;发展疏浚工程耐磨材料的关键是充分认识冲蚀磨损机理,从磨损系统的角度研发有针对性的耐磨材料。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本课题组在疏浚工程装备易损件的表面强化及冲蚀磨损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中国从荷兰购入第一艘链斗式挖泥船,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机械疏浚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疏浚船队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20世纪80年代,中国疏浚船队发展逐步增速,先后从国外购入了一批大型挖泥装备,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港口需求不断扩大,疏浚吹填业作为该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成长,以中交股份、长江航道局为代表的中国疏浚企业纷纷加大设备投资力度,均组建了颇具实力和特色的挖泥船队,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应用运筹学理念对水力式输送产量最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施工时船上泥泵系统提供的能量与排泥管路所消耗的能量的动态平衡原理;输送系统的浓度、流量、真空、排压、泵转速等各种工艺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临界流速、汽蚀余量等物理限制条件的量值随着工艺参数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得出各动态平衡点的具体输送状态,以及各平衡点的产量差别,并力求优化运行工艺参数,找出产量高的
滨海系列绞吸挖泥船是中交天津航道局针对中国天津港建设中无遮蔽水域施工、输泥距离远、土质不很坚硬等工况而自主设计、制造的大型单桩双锚四缆定位绞吸挖泥船,具有建造成本低、专业性、生产能力强的特点。其单桩的设计思路虽然节省倒桩时间,但其锚缆定位系统较为复杂,设计人员在其锚杆的设计中提出了断面分别为方形和圆形的两种方案。据此,本文详细分析了该船型施工过程中锚杆结构的受力特点,分别建立了两种设计方案的锚杆结
随着挖泥船船装仪表产量计的普及和其性能的提高,除作为挖泥操作人员观察船舶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外,其使用功能也在增加。目前已被应用于疏浚工程甲乙双方计费工程量的统计工作中。为此,船装产量仪能否做到准确反映出挖泥船的疏浚工程量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保证产量计准确可靠,在疏浚工程中要定期对船装产量计进行校验。本文针对参建某港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的绞吸船和耙吸船产量仪表校验方法以及船方量修正方法进行介绍。
随着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的进一步推进,2007年后维护疏浚量达到6000万方以上,大量疏浚土的外抛处置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提高对长江口疏浚土综合利用率,本文提出了采用水力旋流器对长江口疏浚土进行除泥选沙,提供袋装沙沙料的利用方式。根据长江口疏浚土的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出两种规格的水力旋流器结构,并通过现场试验优选出适合长江口疏浚土分离的水力旋流器型号和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水
牯牛沙水道过渡段浅区基建性疏浚工程是该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中下游实施系统整治工程以来设计的第一个基建性疏浚工程。主要介绍该工程的平面设计、挖槽设计(包括设计水深、设计宽度、设计边坡及断面设计)、抛泥区选择、回淤量计算、水力计算及疏浚方案稳定性分析(包括挖槽引起的水位降落和挖槽稳定性估算)、疏浚方案稳定性分析、疏浚机具与施工工艺和实施动态管理的必要性。
本文基于大连庄河黄圈码头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三次疏浚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观测资料,探讨了施工过程中泥沙回淤给疏浚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施工期泥沙回淤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大连庄河黄圈码头施工回淤量增大的风险主要是自然因素(季风、浪、流)引起的回淤估计不足,以及台风引起的骤淤。基建期,自然回淤量估计不足的风险指数为0.083,风险可以忽略;台风回淤风险指数为0.938,属中风险。维护性疏浚期,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河流流量与流场的测量,其主要原理应用了多普勒声波发射与接收信号之间的频移,而水体悬浮颗粒是造成声波反向散射的主要载体,因此,应用声呐散射方程,可将ADCP的声反向散射强度(ABS)估算成悬移质含量(SSC),从而得到同步的流速与浓度剖面。为了解工艺优化措施实施的效果,2008年9月利用6条ADCP水文测船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耙吸作业过程的溢流疏浚土扩散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疏浚工程需求旺盛,疏浚企业在不断购置新船的同时,也在通过内部挖潜,进行旧船的改造,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本次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对一艘使用多年的4500m3耙吸船推进系统进行改造设计,在保持原有轴系、可调桨液压调距机构和桨毂不变的前提下,重新配上螺旋桨桨叶、增设导管。我们采用了交大的JDC4-55可调螺距螺旋桨配合高效导管作为最终的改造设计,并编制了相应的设计
挤压抓斗在疏浚工程中具有结构设计相对简单、疏浚深度大等优势、对水体扰动小(注重环保)。本文分析了不同水深、不同斗容下挤压抓斗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管内高浓度泥浆以及能量损耗等特性;在能量损耗中,对摩能损失、势能损失以及附加压力损失进行了分别计算,并结合伯努利方程计算水头。在此基础上,以Pro/E为平台,着重对深水(三峡)工况下的挤压抓斗进行了数学模型分析、实体建模、虚拟装配、运动仿真、干涉分析、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