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弱势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浙江工业大学农药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农药学科科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为高校弱势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契机。文章以浙江工业大学农药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探索研究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弱势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协同创新的模式对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环节进行了改革优化,突破了传统培养模式局囿,形成了初步的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体系。实践证明,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研究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其他文献
  胺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与农药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用杀菌剂开发领域经典且充满活力的一类。较具有代表性的酰胺杀菌剂就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目前开
会议
  印楝素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植物源拒食剂和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可防治农林牧等200 多种害虫.1997 年,印楝素以新化合物结构作为新农药在我国登记,到2014 年底成为农业部推荐
会议
  针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可有效地提高学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基地,通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以提升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这也是现阶段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教学与科研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带领的创新团队近20 年在农药创新与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 项。并结合自己的在本领域的创新实践,谈了5 点体会。
  近十年来,与植物化学保护学紧密联系的多个学科门类迅速发展、栽培制度更迭和创新型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编写于十年前的植物化学保护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药学创新型人才
  针对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地位,提出了植物保护专业分段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时间分为基础课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共同培养阶段及专业选修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