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乳杆菌GG株介导巨噬细胞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8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GG 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介导巨噬细胞对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并比较活菌和热灭活菌的作用差异.分别将LGG 活菌和灭活菌(80℃水浴30min)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共培养24 h,分别采用qPCR 和ELISA 测定白细胞介素-6,10,12(interleukin-6,10,12,IL-6,10,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mRNA 相对表达量及蛋白分泌量,采用western blot 测定通路蛋白P38、ERK 和NF-κB 的表达情况;采用菌株与巨噬细胞的共培养上清液干预前脂肪细胞3T3-L1 的分化过程,分化结束后对细胞进行油红O 染色,并采用qPCR 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TTA/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mRNA 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 测定上清液中脂联素(adiponectin,ADP)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GG 活菌和灭活菌均使RAW264.7 细胞大量表达和分泌TNF-α(P <0.001),其中LGG 活菌诱导TNF-α 表达和分泌的作用均强于灭活菌(P <0.001),LGG 活菌和灭活菌均未引起通路蛋白P38、ERK 和NF-κB 的显著表达(P >0.05);LGG 活菌和RAW264.7 细胞的共培养上清液显著抑制了3T3-L1 细胞的PPAR-γ(P <0.05)和C/EBP-α(P <0.001)基因表达,并降低了脂肪分化率和脂滴大小,3T3-L1 细胞的ADP 分泌量有下降趋势.
其他文献
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影响人类健康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益生菌或使用益生菌干预或辅助治疗疾病。但目前鲜有研究报道益生菌在宿主胃肠道中是如何进化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益生菌在被人体摄入后,在宿主的胃肠道环境中定植并适应过程中的进化情况。本研究通过基于基因组测序的应变跟踪分析,监测益生菌在宿主胃肠道中的基因组适应和进化。
本试验从新疆传统老酸奶和奶疙瘩中筛选到在牛奶中具良好发酵特性的乳酸菌11 株。基于凝乳时间和发酵乳产粘拉丝结果,对发酵乳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其持水力、粒径、内源性胞外多糖(EPS)结构及流变学特性差异,并进一步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乳酸菌发酵乳在消化过程中蛋白质降解、小肽和氨基酸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6 株产粘乳酸菌相较于5 株非粘性乳酸菌总体产酸较快,凝乳时间较短;结合
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始终是食品科学的核心课题之一,而沿食物链传播的超级耐药菌和耐药食源性致病菌则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最大挑战,乳酸菌细菌素可用于食品中常见及耐药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从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出6 株产细菌素乳酸菌:Lactobacillus rhamnous LS8,Lactobacillus casei TN-2,Lactobacillus crustorum MN047,Lact
本研究通过采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对采集来自内蒙古赤峰地区的酸奶油、酸牛奶、奶豆腐等15 份发酵乳制品样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纯化,运用16S rDNA 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研究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经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将分离到的116 株乳酸菌鉴定为7 个属,13 个种,包括乳球菌属(Lactococcus)66 株,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6 株,肠球菌属(Ente
低聚果糖(FOS)是一种公认的益生元,可以选择性地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增殖。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OS 对双歧杆菌属的增殖上,但对双歧杆菌属内组成、不同种双歧杆菌如何变化并未研究。本研究中,小鼠自由进食不同FOS 含量的饲料,采用MiSeq 测序仪对V3-V4 区和groEL 基因分别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粪便菌群组成和双歧杆菌组成的变化。
本文通过传统纯培养方法对采集自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顿金斯克区的奶酪,酸牛奶,乳清,发酵乳饮料等8 份发酵乳制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纯化,运用16S rRNA 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经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将分离到的50 株乳酸菌鉴定为6 个属,11 个种,包括乳球菌属(Lactococcus)20 株,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12 株,肠球菌属(
本文主要研究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自主益生菌多益适冻干粉对小鼠便秘、腹泻和肠炎黏膜屏障的影响作用.采用小鼠小肠推进实验、测定小鼠的首粒排黑便排便时间、6 h 内排便粒数和排便重量,来反映模型小鼠的排便情况;通过建立小鼠肠黏膜损伤模型,观察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来判断模型小鼠肠黏膜损伤情况;采用混合抗生素造成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模型,给予受试样品后观察小鼠腹泻症状及肠黏膜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在中、
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在各种发酵食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且现在已经有许多从发酵食品或人体肠道获得的乳酸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植物乳杆菌NCU116 是一株来源于我国传统泡菜当中的典型优势菌株,其已被证实具有调节肠道、缓解便秘等多种益生功效。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其在特定环境如泡菜和肠道环境当中的适应机制,本文通过比较基因组等方法预测了其胞外蛋白相关的编码基因。
乳酸菌作为一种栖居的适应性微生物,应从同源宿主中分离和鉴定,以提高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效率.在本研究中,商业猪(CP)、土猪(NP)和野猪(WB)的可培养的乳酸菌含量在4.64~7.39 lg(CFU/g)之间,其中商业猪和土猪粪便中的乳酸菌含量远高于野猪粪便.在商品猪、土猪和野猪粪便中分离鉴定出96 株乳酸菌菌株,其中以肠球菌属、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的13 种为代表.体外试验包括模拟胃肠
任何菌株作为益生菌的重要的前提条件主要有3 点:一是被机体摄入后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胃液消化作用,二是保证乳酸菌到达结肠的数量足以定殖,三是能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而人源分离的乳酸菌作为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载体,具有能发展成为优秀益生菌的潜力。因此研究人工模拟胃肠液耐受性,保证菌群在人体内的存活率就变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