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下鼻道、上颌窦底壁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附一例上颌骨含牙囊肿报告)

来源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下鼻道、上颌窦底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复习国内外鼻内窥镜下治疗上颌骨囊肿的相关文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一例上颌骨含牙囊肿.患者男性,左侧面颊局部隆起1月,鼻窦CT冠扫提示左侧上颌骨囊样低密度灶,凸向鼻底及上颌窦,囊内可见"牙齿样"致密影,考虑上颌骨含牙囊肿,鼻内窥镜下行下鼻道、上颌窦底开窗,全部切除囊肿壁,取出异位牙,将囊腔与上颌窦贯通. 结果: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了鼻内窥镜下上颌骨囊肿手术临床可行,效果良好;本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腔愈合佳,较术前缩小,无鼻腔溢液。 结论:经鼻内窥镜下下鼻道、上颌窦底壁开窗适用于侵犯上颌窦和鼻腔底的上颌骨囊肿,符合鼻微创手术的特征,术腔更接近生理解剖形态,满足鼻腔、鼻窦生理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意义旨在对鼻部疾患需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饮水,再不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及并发症的基础上,来减轻患者口渴等不适感、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以更快的促进患者康复,并把舒适护理理论运用于临床,为临床护理理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方法:在符合纳入标准的基础上收集样本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要求全麻术后6小时开始进食水;试验组患者在全麻术后清醒1小时后即
我国开展鼻内镜手术的临床研究工作至今已逾10年,鼻外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内镜手术技术为核心,建立对慢性鼻-鼻窦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理念;②逐步建立了儿童慢性鼻-鼻窦炎阶梯性治疗的概念;③探索了经鼻内镜鼻眶-鼻颅底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学的研究;④采用鼻内镜手术配合放射和化学治疗鼻-鼻窦恶性肿瘤等.近10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和研究领域的扩展,有关慢性鼻一鼻窦炎
目的:研究鼻内镜外科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延伸。方法:1.1、病历来源:患有鼻息肉患者共计6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龄16.5~48.5,平均31岁;病程2~19年,60例为首次手术,其中有2例复发二次手术.按照1977年海口铁流2011-09-08 15:30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分期依据:1型6例,Ⅱ期17例,Ⅲ型48例.1.2、分组与观察方法:62例患者常规检查鼻窦冠状位
目的:研究γδT细胞在不同类型慢性鼻-鼻窦炎(CRS)鼻黏膜组织局部的表达程度以其与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以及组织重塑因子的相关性;探讨γδT细胞在CRS发病机制和组织重塑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对15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慢性鼻一鼻窦炎伴鼻息肉(EosCRSwNP)、28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慢性鼻一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 CRSwNP)、17例慢性鼻一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黏膜中γδT细胞浸润情况,探讨γδT细胞浸润数量与慢性炎症鼻黏膜中IL-17A表达的相关性和与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嗜中性粒细胞(Neut)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取接受鼻内镜手术患者鼻黏膜作为研究样本,分CRSsNP、CRSwNP和对照组,样本数分别为14例、22例和12例,样本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计算每个高
目的:将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应用于鼻中隔矫正,鼻腔血管瘤切除术中所造成的黏膜损伤,通过术后随访观察其与鼻中隔黏膜融合的过程,探讨其在鼻中隔黏膜损伤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鼻中隔血管瘤切除术中鼻中隔茹膜缺损直径为0.5-1.5cm的患者,将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置于缺损周缘黏膜与软骨或骨之间,2例边缘予以缝合固定,表面置膨胀海绵加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扩大泪前隐窝径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015年收治的鼻腔上颌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有5例Ⅰ-Ⅱ期患者接受了鼻内镜下扩大泪前隐窝径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其中原发性乳头状癌1例,复发性乳头状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1例,下鼻甲恶性黑色素瘤1例.术前根据病史、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影像学检查(增强CT、增强MRI)、鼻腔鼻窦新生
目的:探讨鼻腔、鼻咽部不同细胞(B细胞、T细胞、NK/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生存率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7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33例鼻腔、鼻咽部NHL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生存率,比较分析不同细胞来源、部位、治疗方案、临床分期等的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组资料中男17例,女16例,以
目的:观察早期上颌窦恶性肿瘤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为上颌骨切除范围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颌窦的恶性肿瘤的患者10例.术前给予组织病理检查、增强CT扫描,分别给予上颌骨全切或上颌骨部分切除,标记切除标本的部位和方位,经常规的固定、标记、脱钙、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上颌骨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本组
目的:分析和讨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经上颌窦后外侧壁切除累及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手术结果,探讨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病例资料来自2011年至2013年住院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翼腭窝和颞下窝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31~65岁.手术前主要接受鼻窦CT扫描和MRI检查.采用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进入上颌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