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线电机绕组电缆电晕现象的研究

来源 :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高压直线电机绕组电缆的电场分布规律,研究了高压直线电机发生电晕放电的可能性及最易发生电晕放电的部位。研究表明,绕组电缆虽能大大降低高压电机发生电晕放电的概率,但在绕组电缆不良接地处、定子铁芯出槽口处及电机端部仍可能发生电晕放电。传统电机的防晕设计方法对绕组电缆电机的防晕设计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配电网担负着向广大用户供电的任务,需经济有效地对其进行防雷保护。本文采用ATP-EMTP仿真程序,分别针对10kV 和35kV两个电压等级的配电系统,比较雷击点的不同对雷电过电压产生的影响,计算总结不同运行方式下过电压分布的规律,从而对避雷器的布置进行优化分析,并探讨架空线路末端杆塔处避雷器安装与否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配电网每回出线采用经电缆引出与架空线路连接的方式下,考虑到架空线路末端杆塔处
基于雷击通道回路的传输线模型和改进的传输线模型以及Agrawal耦合电路模型,计算了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分析了不同雷电通道模型、导线高度、导线半径、雷电回击速度对感应雷过电压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电回击速度和导线高度对感应雷过电压的峰值和波形陡度影响较大,雷电通道模型的选取以及导线半径对其值影响较小。
在电力系统事故总数中,污闪事故数仅次于雷害位居第二,但是污闪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却是雷害的10倍。为了有效的预防污闪事故的发生,必须对绝缘子表面的积污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两套绝缘子污秽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运用的经验,分析比较两套系统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其各自适用条件。
电树枝化是影响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运行安全与寿命的技术瓶颈。本文采用金属针缺陷模拟电缆中集中的电场应力,研究了在工频交流电压下(50Hz),不同实验起始升压速度(0.1kV/s, 1kV/s)对XLPE电缆中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的升压速度下电树枝起始快,同时电树枝形态会由纯枝状变为稠密枝状,分形维变大。
介绍了带电绝缘剂清洗方法,通过对深圳110kV盐田变电站绝缘子绝缘剂清洗的试验分析,经过清洗效果和经济性比较,得出了最佳的清洗方案,为带电绝缘剂清洗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本文在50Hz至90kHz这一较宽频率范围的交流电压作用下,研究了冰水淬火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薄膜的电树枝特性。结果表明,HDPE薄膜存在四种基本的电树起始形态:树枝型、丛状型、树干型和直击型,树干型和直击型为高频下所特有的电树起始形态,频率对四种电树起始形态出现的几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电树的生长,电树形态存在转换的可能,在低频下,起始占主
本文在观测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中空间电荷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预电压处理条件下空间电荷对LDPE击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过预电压处理的LDPE的击穿强度相比,经过较低场强(50 kV/mm)预电压处理的LDPE中,预电压与击穿电压极性相同时击穿强度提高(约9 %),预电压与击穿电压极性相异时击穿强度降低(约14 %),这种预电压极性效应
在线运行的复合绝缘子,在大气环境中表面污秽层是随时间变化的,系统测量表明它在一个周期内变化很大。一个积污周期内污秽物积累了,遇到暴雨会冲洗掉部分污秽物并溶解冲洗掉其中的电解质。污秽受潮时最大导电性与最长持续干旱期相对应,而最小导电性是在雨季的结尾,因而表面电导率变化很大。湿润表面的电导率为γ。
采用静电探头对负直流高压下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表面电荷密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负电荷累积于介质表面,其主要来源于电极向介质的电荷注入,被表面态俘获后,形成表面电荷。随加压时间延长,电荷从高压电极侧向接地极迁移,表面平均电荷密度增大。电荷密度最大值出现在高压电极附近,最小值出现在接地极附近。在表面电荷消散初始阶段,电荷密度衰减速度快,随着消散时间延长,电荷密度衰减速度变慢。表面电荷的衰减主要
为改善长绝缘子串的电位分布,一般采用在绝缘子串端部加装均压环的措施。特高压电网使用的绝缘子串串长达10m,其均压环的设计尤为重要,必须对特高压均压环的电晕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使其满足特高压工程的需要。本文利用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特高压户外试验场,采用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对不同管径、环径的特高压均压环进行起晕电压试验研究,测量其电晕熄灭电压和不同数量放电点下的电晕起始电压,比较准确的测量了均压环的起晕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