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鱼嗅囊的组织学研究

来源 :第七届湘、鄂、赣、粤、桂五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嗅囊是鱼类的重要感觉器官,在摄食、御敌、生殖、洄游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鱼类的嗅觉器官进行宏观和围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鲻鱼(Mugil cephalus)隶属于鲻形目(Mugiliformes)、鲻科(Mugilidae)、鲻属,又名乌头鲻、乌鱼、乌支、白眼等,为温、热带浅海中上层鱼类,具有广温广盐性,广泛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是我国咸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实验用鱼采自深圳全长36.2-39.4cm的野生鲻鱼,解剖嗅囊观察形态并固定,采用石蜡切片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鲻鱼的嗅囊以及嗅板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鲻鱼的嗅觉器官由左右两个呈扁平椭球形嗅囊构成,分别由前后两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嗅囊的嗅轴左右分别有倾斜排列整齐的18-25个披针形嗅板,只有初级嗅板未见次级嗅板.嗅板由中央髓和两侧的嗅上皮两部分构成,中央髓由疏松的结缔组织的毛细血管组成.嗅上皮又分为感觉区和非感觉区,感觉区位于嗅板的内侧,呈连续分布状态,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光滑,细胞无纤毛,并且非感觉区在嗅板的游离端细胞较薄.通过光镜和电镜的综合结果显示嗅上皮细胞大致可分为5类基细胞,支持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和感觉细胞和柱状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还可明显观察到感觉区的支持细胞呈镶嵌连结,感觉区的感觉细胞还包含有大量的纤毛.
其他文献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remains one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concern that cause great loss of humans health and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e undertook full analysis
本研究将维生素A、C、E三个因素各分为三个水平,利用正交旋转设计成18种虾的饲料配方,将其分别投喂两月龄大的克氏原螯虾50天,结果发现:1、从成活率、增重率、增长率方面综合考虑,在19C条件下当饲料中维生素A、C、E添加量分别为0.006%、0.02%、0.04%时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增重率,增长率最高,说明该组合的维生素添加量为本实验的最佳的饲料配比.而过高的维生素含量和过低的维生素的含量都不利
作者于2010年10月到2012年9月,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及爬行动物的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在吉隆县的吉隆、宗嘎两镇,对当地两栖爬行动物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共发现两栖动物1目3科3属5种,爬行动物2目3科6属6种。调查结果显示,在垂直分布特征上,由低向高,两栖动物逐渐减少,在3600 m到3800 m之间没有分布,3800 m以上再次出现,并稳定在2种的水平,物种为高山倭蛙、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起着与底物结合以及末端氧化酶的作用,具有底物氧化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特征.在多种外源性化合物代谢和内源性物质生成的过程中,该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原产于日本滋贺县琵琶湖,是日本特有的淡水贝类养殖品种.与其他淡水珍珠贝类相较,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培育的珍珠个体大、质量优等特点.本研究
蚌螨隶属于蟀螨亚纲(Acari)、水螨群(Hydraehnellae)、蚌螨亚科(Unionicolindae)、蚌螨属(Unonicola).全世界记述的蚌螨种类超过200种,我国已记载蚌螨19种.蚌螨多数营寄生生活,少数营自由生活的水螨.蚌螨的生活史复杂,个体发育需要在昆虫和淡水贝类中完成.蚌螨属幼螨的体形微小,一般小于0.5 mm.目前,少见对蚌螨幼螨的鉴定报道.本文通过收集蚌螨卵孵化出幼螨
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能够以多种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方式,如引起宿主精卵细胞质不相容(CI)、孤雌生殖等.其中CI为最普遍的表型,即感染Wolbachia的雄性和未感染或感染不同品系Wolbachia的雌性宿主交配后,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在胚胎期死亡.而感染同种Wolbachia的雌性卵子能够挽救胚胎发育.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
淡水蚌类是淡水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和密度往往在底栖动物中占优势.作为滤食性的初级消费者和其它动物的食物,淡水蚌类是食物链上的基本环节,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淡水蚌类是最易受到威胁的水生生物类群之一.许多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因素影响蚌类生存,如生物寄生、专一性的寄主、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和大量采集沙石破坏栖息地生境等,蚌类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鄱阳湖区生境复杂,蚌类物种丰富,但
头肾和脾脏是鱼类的重要免疫器官,也是血细胞发生、抗体产生和粒细胞发生的重要场所,兼有造血和免疫功能.因此研究鱼类的头肾和脾脏不仅充实鱼类的形态学资料内容,而且对鱼类的免疫发生以及疾病防治都有重要意义.鲻鱼(Mugil cephalus)隶属于鲻形目(Mugiliformes)、鲻科(Mugilidae)、鲻属,又名乌头鲻、乌鱼、乌支、白眼等,是我国咸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实验用鱼采自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