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反推力平面叶栅端壁流的试验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叶栅端壁流对反推力平面叶栅性能的影响,基于端壁流动显示方法和探针测试技术,对等厚度叶栅和带型面叶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在反推力平面叶栅通道内不仅存在通道涡,而且在吸力面与端壁形成的角区内存在角区脱落窝,以及通道涡诱导出的壁面涡,其涡系结构和涡轮叶栅极为相似。带型面叶栅临界马赫数普遍高于等厚度叶栅临界马赫数,且有较宽的攻角范围,表明相同马赫数下带型面叶栅攻角特性好于等厚度叶栅。
其他文献
本文对大质量旋成体水中高速航行的自然空化现象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基于卧式轻气炮发射技术,采用光电法、高速摄影和高速激光阴影法,对不同长径比及头部构型的旋成体入水前速度和水中高速航行的空化流场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利用轻气炮发射大质量、高速物体的方式,为研究高速物体入水以及水中航行提供了新的途径。
近场气水界面及其稳定性对水中物体高速航行减阻和轨迹控制是重要的。大质量物体(20kg量级)发射基于一级卧式轻气炮,针对不同速度(60~150m/s)和三种不同外形(锥柱、截锥柱和卵形)、不同质量(20~100kg)物体,结合高速纹影,采用PIV显示流场并测量物体近场气水界面和水流场速度,研究了物体自然空化现象和不同速度及其头部形状物体近场气水界面图像和速度场分布。结果 表明:当速度大于45m/s,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均匀流与湍流边界层中有限长正方形棱柱气动力特性.实验模型宽d=200mm,高宽比H/d=5.基于自由流风速U∞和d的雷诺数Re=0.68×105~5.47× 105.研究发现,均匀流与湍流边界层内有限长正方形棱柱气动力均不存在明显雷诺数效应.
液桥是由工业浮区晶体生长提炼出来的微重力流体研究模型,长期以来,关于液桥热毛细对流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微重力流体科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在地面由于重力的影响,难于建立相对较大尺寸的液桥实验模型。载人航天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我们将在天宫二号上开展大尺寸液桥的纯热毛细对流实验研究。
会议
为了探究鸭式布局中鸭翼涡和主翼涡的融合机理,研究对复杂涡系干扰问题的简化,探讨了一对不等强同向旋转涡对在流向压梯度场中的融合过程.研究通过水槽PIV实验测量了强度比为1∶0.6的同向旋转涡对在零压力梯度场、逆压梯度场和顺压梯度场中流向不同位置的横流面速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开展分析研究,并与同向等强涡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不等强同向涡对的融合过程和等强涡对的融合过程有很大区别,同时压力梯度
本文主要研究机翼表面局部振动和机翼自身分离涡的耦合作用,研究局部振动区域不同振动形式下对升阻力的影响,从而选择一定的振动方式进行流动控制,达到使机翼增升减阻的效果。本项目计划通过风洞实验和数值方法,对机翼表面局部振动改变流动性质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流动性质改变和升阻力之间的关系。
流体壁面剪应力是研究边界层流动状态的重要物理参数,是掌握与控制壁面摩擦阻力的重要依据,对大型飞机的减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计划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方法,为精确、定量测量壁面剪切力测试平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本文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叶片尾缘劈缝模型射流尾迹,通过本征正交分解(POD)对流场进行分析.研究射流/主流速度比(VR=0.5,1.0,1.5)变化对流场尾迹结构的影响,基于主流平均速度U0和射流缝高度h的雷诺数为Re=(ρ×U0×h)/μ=338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速比增大,射流对尾迹速度亏损弥补越显著,对流场脉动能量贡献也越大;不同速比时占据流场主导作用的旋涡生成位置不同;通过
研制了一种基于大型商业化风力机的外场试验平台,利用1.5MW风力机组进行了叶片表面压力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二维CFD计算结果作比较.为获取该风力机正常运行时其叶片绕流场信息,选定叶片主出力段一截面进行表面压力测量,并假设该截面流场为二维流动.
为研究测压孔分布形式对压力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某低速高升力翼型模型的展向中截面及与之成15°的斜截面上布置了流向位置一一对应的测压孔,测量、比较了这两种测压孔测得的压强系数分布、层流分离泡的特征点位置及升力、压差阻力系数.实验在Rec=2.7×105和Rec=6.6×105两种来流雷诺数下进行,攻角范围为-2°<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