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金钱的作为一项交换工具的经济意义相比,金钱的心理意义更大程度上地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这可能对今后的研究者研究金钱的心理意义提供一个依据,也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于11岁以上的初中生而言,金钱既有经济意义也有心理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金钱的物质启动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导致这种影响的因素。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以初中生为被试,随机分派被试到不同的实验处理。实验一采用2(有无价值:货币与非货币)X2(形状:方形与圆形)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先告诉被试,他们将参加一个算数测验,然后要求他们把6个物品(硬币/纽扣/纸币/白纸)放入篮子,接着再放入9个,最后放入3个,让被试计算他们总共拿过多少个。之后,实验者告诉他们,他们可以立即离开房间,也可以留下来帮助主试为下一个进来做实验的被试做准备。结果发现,硬币组表现出助人行为的人数多于纽扣组(x21=11.88,p<0.01,Φ=0.445),纸币组表现出助人行为的人数多于白纸组(x21=29.43,p<0.01,Φ=0.7),在货币组条件下,硬币组的被试比纸币组的被试实施助人行为的人数多(x21=11.92,p<0.01,Φ=0.446)。实验二采用单因素(金钱的心理意义:纸币、代金券、白纸)被试间实验设计,先告诉被试,他们将参加一个计数测试,需要将面前的东西整理并数一下有多少份。完成计数测试之后,让被试帮助一家杂货铺的老板订报纸,把编号相同的报纸(两张)用订书机订在一起,成一份,110份可以任意选择订多少份。结果发现,三组订的报纸的份数存在显著差异(F(2,87)=21.00,p<0.001,η2=0.326),纸币组的被试比另外两组被试订报纸的份数要少(p<0.001)。研究结论为:有价值组的被试表现出助人行为的人数多于无价值组,纸币的启动效果比硬币的要好。纸币组的被试比另外代金券和白纸两组更少的表现出助人行为。金钱物质启动减轻了初中生的助人行为,这是由于个体受到金钱的心理意义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