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儿童重症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R))检测评估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4.2~2015.1入我院PICU诊断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并于诊断脓毒症当日抽血检测患儿血常规、炎症指标(CRP、PCT)、传统凝血功能指标(Classical coagulation laboratory tests,CCTs)包括aPTT、PT、INR、Fib、D-dimers;TEG(R)检测包括R、K、α、MA、LY30、CI、肝肾功能、乳酸.(1)根据2012国际脓毒症管理指南中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根据TEG(R)CI分为高凝组、低凝组、正常组;根据28天预后分为28天存活组、死亡组,分别进行临床数据分析.(2)运用ROC曲线下面积法评估CCTs和TEG(R)检测指标预测严重脓毒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3)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TEG(R)CI和aPTT、PT检测结果与患儿28天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 (1)脓毒症严重程度和器官功能障碍分析:①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凝血功能呈低凝状态,其中Plt计数、Fib、α、MA、CI均低于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aPTT、PT、INR、D-dimers、R、K、LY30均高于脓毒症组,各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TEG(R)CI值呈低凝状态在脏器损害数目较多患儿(5-6个)中的比例高于脏器损害数目较少(1-2个)患儿(86.7vs.31.7%,P=0.002);TEG(R)CI值呈低凝状态在P-MODS评分较高(9-12分)患儿中比例高于评分较低(0-4分)患儿(77.8%vs.23.4%%,P<0.001)(2) ROC曲线分析结果:CCTs和TEG(R)各指标在检测严重脓毒症ROC曲线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中α较Fib、K较Fib、MA较Fib、MA较Plt具有更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P=0.0015,P=0.0041,P=0.006,P=0.0001).(3)预后分析:①28天死亡组较28天存活组凝血功能呈低凝状态,其Plt计数、Fib、α、MA、CI均低于28天存活组,28天死亡组aPTT、PT、INR、D-dimers、R、K、LY30均高于28天存活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Kaplan-Meier生存分析TEG(R)CI低凝组较高凝组28天病死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63.6%vs.21.4%,P<0.001),aPTT>45s与<28s患儿间28天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45.8%vs.40%,P=0.242);PT> 14s与9-14s两组间28天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41.8%vs.33.1%,P=0.483)结论 TEG(R)检测呈低凝状态可反映患儿脓毒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TEG(R)参数α、K、MA对预测严重脓毒症较CCTs检测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TEG(R)CI值较aPTT及PT对预测脓毒症28天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TEG(R)检测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对于综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器官功能障碍和预测脓毒症预后具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改善重症肺炎患儿血气分析及感染指标等疗效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住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299名已进行纤支镜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症肺炎患儿纤支镜介入前后血气分析及感染指标改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应用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PICU的2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PICU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分析我院PICU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患儿101次支气管检查及治疗结果.采用Olympus BF-P260F及BFXP260F型支气管镜,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与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鼻咽部导管吸氧,,机械通气患儿使用Y形管连接呼吸机,经过气管插管进入.结果 肺炎肺不张主要原因有气道严重炎性病变、气管异物、
目的 对比研究经支气管体位变换法与传统体位灌洗的优缺点,提高肺炎患儿支气管灌洗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6月至12月符合支气管镜治疗适应症且3岁以下63名患儿随机分作2组,一组30人做为对照组,一组33人作为实验组.两组均完善术前检查,术前禁食水4-6小时,术后禁食水2-3小时,咪达唑仑镇静,利多卡因边麻边进麻醉,阿托品减少腺体分泌等,对照组手术全程采取约束带固定予手术台,温生理盐水每次、每段0.
会议
目的 研究3%高渗盐水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作用,并与传统复苏相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44例,男33例,女11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3%高渗钠复苏组(HTS组).分别经静脉通路输入相应复苏液体进行包括液体复苏在内的抗休克治疗.记录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输液量、尿量;PaO2/FiO2,计算24h乳
会议
目的 研究小儿肠源性感染诱发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年龄在29天至16岁,因肠道疾患入住我院PICU病房的患儿进行评估,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筛选出全部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分析所有患儿的病情,将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病死率及转归对比分析.结果 在94例患儿中,15例死亡,病死率达到16%,其中脓毒症的病死率
目的 探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儿童早期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脓毒症休克的患儿65例分为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组30例和多巴胺单独使用组35例.性别,年龄及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扩容、补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使用多巴胺[5.0~10.0ug/(kg ·min)]联合多巴酚丁胺[5.0~10.0ug/(kg·min)],对照组单独使用多巴胺[5.0~
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性休克临床救治有效措施及呼吸支持的必要性和方法.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大连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小儿脓毒性休克并呼吸困难患者38例,在传统综合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支持,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患儿21例,非肺炎患儿17例.8例患儿无创CPAP辅助呼吸,30例患儿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2例患儿出现心力衰竭,18例患儿为急性肺损伤,15例为急性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乳酸水平和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4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明确诊断为脓毒性休克患儿38例,测定入住PICU时及液体复苏治疗后6小时、24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小时、24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血乳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系统观察脓毒症不同时间点胰腺线粒体、溶酶体、染色体、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改变,进一步了解发生脓毒症时胰腺的损伤情况,对临床上脓毒症胰腺损伤的及时干预有指导意义.方法 将5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又分别分为3h、6h、12h、24h等四个亚组,每组6只)、脓毒症组(CLP又分别分为3h、6h、12h、24h等四个亚组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n=6),脓毒症组大鼠
会议
目的 观察小儿感染性休克行正规扩容法与非正规扩容法的疗效.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休克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非正规扩容法治疗,对照组予正规扩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液中各相关指标水平及患儿健康状况与器官衰竭情况;观察患儿治疗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血Na+浓度(125.43±10.67) mmol/L、Cl浓度(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