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人们频繁的工程建设活动中遇到大量的非饱和土,因此非饱和土成为了岩土工程领域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非饱和土渗流的研究是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非饱和土中气体的存在,使得非饱和的渗流过程变得极其复杂。并且土中的气对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和入渗机理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土体中的气对非饱和土渗流特性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农田灌溉、环境问题和岩土工程中的降雨入渗对土质边坡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于非饱和黄土进行渗流研究,通过自制简易的渗流装置进行渗流试验,研究了非饱和黄土在封闭环境下,不同的干密度、含水率和土体表面积水深度对非饱和土入渗过程中气压和湿润峰的影响,以及相比封闭环境下,在开放环境下土体中的气压对非饱和黄土渗流的影响。并且运用Geo-studio软件中SEEP/W模块和AIR/W两大板块结合计算了在考虑空气压力情况下渗流模型。得到了以下结论:(1)在封闭环境下,干密度越大,入渗速率越小,最终累计入渗深度越小,达到最大峰值和最终的稳定压力值也越大。干密度为1.43g/cm~3试验组累计入渗量分别是干密度为1.60g/cm~3和1.72g/cm~3试验组累计入渗量1.5倍和1.9倍。在相同条件下,含水率越大,水的入渗速率越快,累计入渗量也越大,其对应达到最大空气压力峰值和最终的稳定气压值也越大。含水率为14%试验组的最终入渗深度是分别含水率为6%和10%试验组的1.26倍和1.06倍;当积水越深,最终的入渗深度也越大,入渗速率越快,其对应达到最大空气压力峰值和最终的稳定气压值也越大。积水深度为15cm的试验组最终入渗深度分别是积水深度为5cm和10cm试验组最终入渗深度的1.46倍和1.2倍。(2)开放环境下的最终入渗深度是封闭环境下最终入渗深度的1.6倍。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土体内气压对非饱和土体的减渗量约为62.5%。(3)当干密度较小时,离土表较近的土层内气体很容易逸出,在越深的土层中,达到的峰值气压也越大;在同一初始含水率下,不同深度处气压的变化规律相似,峰值气压随深度的增加呈现略微的增加;在同一积水深度下,土层越深,达到的峰值气压越大。(4)随着入渗的不断进行,同一深度处,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量逐渐增加。沿深度方向,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量逐渐减小。当考虑土体内空气压力时,在相同入渗时间和相同的深度处,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量较小。并且土体内空气流动速率呈现椭圆形,中间速率较大,向四周延伸空气流速逐渐减小,随着入渗的进行,最大空气流速沿深度方向向下移。在相同条件下,随着单位入渗量增大,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率也越大,土体内空气流速的变化较小。空气压力越大,对于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不大,体积含水率变小,空气流速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