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踪剂识别早期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显影这一种新的诊疗方式,本文通过对于影响前哨淋巴结显影的因素如显影剂种类、注射位置、肿瘤分型等进行meta分析其对于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影响,来评估这一方式的可行性及未来前景。研究方法:从国内外各个高质量文献数据库如: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国外的Pubmed数据库及Medline数据库,检索妇科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显影及活检的文献900余篇,对纳入文献的引用文献进行再次手工检索。检索文献时间:2010.01.01—2020.12.31。检索语种限定为中英两种语言,筛选出文献32篇。并对这32篇文章针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对于搜索到文献中的病例分析,多种因素可以对于前哨淋巴结的显影产生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大家关注的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显影剂的种类、注射位置及肿瘤病理类型对于前哨淋巴结总检出率均有影响,遂进行亚组分析,在示踪剂种类中,应用亚甲蓝染料法比值比为0.45[95%CI(0.18,1.14)],纳米炭的检出率比值比为2.25[95%CI(1.13,4.46)],吲哚菁绿法比值比为1.84[95%CI(0.62,4.47)],联合示踪剂法比值比为3.88[95%CI(2.13,7.07)]。宫颈法检出率比值比为2.15[95%CI(1.35,3.44)],癌周法检出率比值比为0.79[95%CI(0.45,1.38)],宫体法检出率比值比为0.36[95%CI(0.11,1.19)],联合部位法比值比为3.02,[95%CI(1.92,4.74)],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比值比为0.47[95%CI(0.38,0.60)]。结论:1、显影剂的种类、注射造影剂的位置以及肿瘤分型对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均影响较大。2、联合多个显影剂示踪可以提高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且其对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影响程度高于单个示踪剂,其次,就单个示踪剂来说,采用纳米炭及吲哚菁绿能明显提高淋巴结显影率,明显高于亚甲蓝,其中纳米炭要略优于吲哚菁绿。3、采用单纯宫颈注射显影剂明显提高前哨淋巴结显影率,其影响程度高于单纯宫体及癌周注射的方式,略低于将造影剂应用联合部位注射。所以,我们可首要考虑宫颈注射方式。4、如果将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在高危型子宫内膜癌(G3,深层子宫肌侵犯,宫颈侵犯,病理回报为浆液或透明细胞癌),其检出率明显降低,提示如果子宫内膜癌的肿瘤分型如果是高危,那么应用SLND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疗效及预后的临床预测因素,为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335例接受nCRT并进行根治性手术的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相关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nCRT前肿瘤侵犯肠管
目的:研究影响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存在转移的相关因素,讨论不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是否可以免除腋清扫,为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辽宁省肿瘤医院的134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患者临床分期T1-3N0-1M0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对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分析,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单因素分析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广泛应用在胃肠道肿瘤中,这使得其有效性评估至关重要。病理学上,TNM系统仍有局限性,因其评价只基于残余肿瘤的位置,而不考虑残余肿瘤的量。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是定量描述残余肿瘤的方法,可以与TNM系统相互补充。然而,TRG的评价标准繁多,仍没有达成共识,且尚不明确不同标准预测价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晚期肠癌中血清胆碱酯酶与两周期含氟尿嘧啶类为基础化疗后疗效的关系。评估一线化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变化和其他生化指标可否作为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指标。为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的进展及患者预后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19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资料,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化疗前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其临床基本特征、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以及血清胆碱酯酶及其他临床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消化内二科2014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影像学及肠镜病理明确诊断为原发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或晚期病灶姑息切除术,术前没有进行辅助性放化疗。收集纳入病例的资料(性别、年龄、Ki67增殖指数、原发肿瘤位置、转移部位、肿瘤组织学
目的:基于临床指标和病理学指标对局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进行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为局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预后预测,帮助临床医生精确评估患者情况及确定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连续收治的病理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的局部巨块型患者409例,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的生存信息,及查阅病例资料详细记录患者临床指标和病理学指标。临床指标包括:患
目的: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建成环境是支持积极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建成环境可能通过改变健康行为刺激认知活动,对认知健康产生潜在影响。道路网密度是建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道路网不断扩张。虽然密集的道路网可能通过促进体力活动对认知健康产生有益影响,但也会增加环境空气污染,而环境空气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CS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应用安罗替尼或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比较组间生存率;Cox回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在老年和老年前期多发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起病隐匿,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的精神症状及行为障碍,随着其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逐渐丧失自理能力。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学说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较为公认,即脑内Aβ生成与清除过程失调引起的脑内Aβ异常聚积导致AD发生。脑内AD特征性病理改变的
目的: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常用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类,为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5-FU、更生霉素(KSM)或联合长春新碱(VCR)]和EMA/CO[依托泊苷(VP16)、甲氨蝶呤(MTX)、KSM、环磷酰胺(CTX)和VCR]方案。本研究探讨二者作为初始化疗方案治疗高危GTN的疗效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初治且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