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病害的发生给我国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其中粗缩病可导致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产,是玉米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引起我国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RBSDV的病原特征、传播途径等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结构以及功能解析已有所研究,但其分子变异、进化机制和致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由于田间寄主植物和传毒昆虫的发生数量、带毒率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RBSDV田间寄主,及时检测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带毒率,对于制定玉米粗缩病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影响RBSDV进化的因素,了解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的进化趋势,研究病毒与寄主间的互作,可为抗病品种选育及病毒病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RBSDV的检测体系,明确了RBSDV的田间寄主,测定了RBSDV重排体SDZZ10的全基因组序列,从山东玉米上检测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分析了RBSDV的群体遗传结构,并鉴定了玉米中与RBSDV P8互作的蛋白。具体结果如下:1、针对RBSDV的S10片段设计了4对引物,通过比较不同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退火温度、检测引物建立了最佳RT-PCR检测体系:10×PCR buffer2.5μL,25mM MgCl21.5μL,dNTP (each2.5mM)2.0μL,检测引物F4(5’-AGY GAA GAA TTTGTA GGT GTG-3’)和R4(5’-GTT TCA ACA AAT GAC GCT AC-3’)(10μM)各1.0μL,5U/μL Taq DNA聚合酶0.2μL,模板RNA5.0μL,加11.8μL水将体系补至25μL。利用这一体系可以从单头灰飞虱和30ng玉米样品提取的总RNA中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同时从禾本科的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野燕麦(Avena fatua)、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狗牙根(Cynodondactylon),菊科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醴肠(Eclipta prostrata),苋科的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等均检测到RBSDV,首次发现双子叶植物苣荬菜、反枝苋也是RBSDV的自然寄主。2、测定了RBSDV分离物SDZZ10所有可读框(ORF)的序列,与已知的2个RBSDV分离物Hbm和Zjr全基因组序列比较,SDZZ10的大多数ORF与Hbm相应ORF的核苷酸序列一致率更高,其蛋白与Hbm相应蛋白的氨基酸一致率也更高,但SDZZ10的ORF3,ORF4,ORF9-2和ORF10与Zjr相应ORF的核苷酸一致率更高,P4,P9-1和P9-2与Zjr相应蛋白的氨基酸一致率更高。在ORF8和ORF10的系统进化树中,SDZZ10分别属于不同的组,说明SDZZ10是一个自然发生的重排体。3、测定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分离物JNi4的S7-S10基因序列。JNi4的S7到S10和RBSDV相应片段的核苷酸一致率分别为72.6-73.1%,72.3-73%,73.9-74.5%和77.3-79%,与SRBSDV HN和GD分离物相应片段的一致率为99.7%,99.1%-99.7%,98.9%-99.5%和98.6%-99.2%。JNi4在根据S7到S10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和GD、HN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枝。这些结果证实了SRBSDV作为斐济病毒属一个独立种的观点,证明JNi4是SRBSDV的一个分离物。山东是目前为止发生SRBSDV的最北地区。4、测定了来自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水稻和玉米101个RBSDV分离物的S8(S8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ORF8,编码次要衣壳蛋白)和103个分离物的S10(ORF10编码主要衣壳蛋白)的序列。RBSDV的S8和S10基因处于负选择。RBSDV三个分离物的S8和两个分离物的S10存在明确的重组现象。中国RBSDV种群根据S8基因可以分为3个组,而根据S10基因可以分为2个组,分组与分离物的地理和寄主来源之间没有相关性。在同时获得S8和S10序列的85个分离物中有17个是组间重排体,30个是亚组间重排体。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的RBSDV亚种群内和亚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来自中国玉米的种群处在扩张趋势。未发现RBSDV新谱系。这些结果表明重组、重排、负向选择压力及基因交流是影响中国RBSDV进化的重要因素。5、根据SDZZ10S8序列构建了诱饵载体质粒pGBKT7-S8,利用酵母双杂系统从玉米cDNA文库中筛选与RBSDV P8互作的玉米蛋白。经假阳性排除、序列测定以及在GenBank数据库中blast检索,初步筛选到26种可能互作的蛋白,并进一步证实玉米40S核糖体蛋白S13可以和RBSDV P8互作。为了确定与P8互作的40S核糖体蛋白S13的区域,将其基因平均分为三段(N端、M段、C端)。按照N、M、C、N+M和M+C进行PCR扩增,并将片段正确连入相应载体中构建了5个缺失突变体,分别进行酵母验证和荧光双分子互补验证,结果表明40S核糖体蛋白S13与RBSDV P8互作的区域为N端和C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