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心理学和美术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对高等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综观中外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的美术教育是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围绕培养什么样的美术人才的目标,在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也不断地发展变化,走向更深的层次。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仅靠积累与继承的美术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转移到以开发审美智力、培养主观表现的创作方法与能力为中心的方面来。大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输出者,也是知识技能的生产者,在走向学习化的社会中,更应培养的是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的定义异彩分呈,但普遍认为“新颖与独创”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创造离不开思维,思维是大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间接与概括地反映。良好的思维品质应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他是具有创建性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够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再此基础上能够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思维意义的成果。 绘画是可视性的艺术,是现实生活在画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的可视性特征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绘画创造都必须依赖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体验,再通过丰富的联想,视觉发散性加工、转化,以适当的媒介来完成。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个体所必备的条件,远远超出了为解决某—个问题所需要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那么高等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创设一个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良好环境。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美术专帆才的重要特质,高等美术教育应该实礁术专业人才的美术创造价值。通过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能提高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外因环境,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对文化刺激的开发性;强化创造性和多样性;承认失败的价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O和自信。V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创设和利用含有以上特征的外因环境外,还需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创造的价值观、动态的知识观和积极的审美观的内因环境。这些现念不仅能构成更深层次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精神环境,而且还会成为改革传统教育的动力。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就高等美术教育而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佳体现是被培养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大发挥。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外因环境,又需要引导学生对“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建立一个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科学的知识架构。 时代呼唤创造,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所应采取的最佳决策一一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美术人才,它将使其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当给之以全方位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