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模式探索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已经成为实现我国耕地保护、农田综合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快速实现城镇化的最有效有段。然而,由于整治资金需求数额巨大,政府财政吃紧、角色缺失和监管力度不够等导致我国实现上述目标存在巨大危机。随着我国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民间资本在保持存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存在投资渠道过窄,投资分布阶段性集中和大量资金闲置等现象。如何将民间资本引入土地整治工作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   虽然国内外直接介绍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资料较少,且实时数据较难统计,但本文提炼了国内外相关工作的研究状况,在对论文涉及的理论依据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创造性的将其融资模式和盈利模式结合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增强民间投资者信心。   BOT和PPP融资模式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存在风险和监管漏洞,民间资本也较少参与。本文详细分析了两种项目模式的风险特征和监管问题,结合项目运行程序、各利益主体关系提出风险控制和规避的方法,强调全方位、层级、约束激励和高科技等监管措施,建议我国政府从真正意义上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广泛吸收民间资本,解决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和管理问题。  
其他文献
以成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联邦制度为参照体系,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众多国家纷纷展开了针对于财政体制的分权改革运动。从带有转型色彩的俄罗斯、中国等体制过渡型国家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等,分权的浪潮席卷全球。从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来看,以设置多级政府机构,实行财政权利层级划分为直接形式的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尽管提出分权理论的最初目的在于提高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
这几年影子银行流动性紧张事件的频频发生,表明影子银行已威胁到了我国金融系统稳定性。影子银行体系不受央行最后贷款人的监管,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尤其在资本金不足时,信
重庆市作为一个年轻的直辖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GDP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速。2009年GDP增速全国第三,2010年GDP增速全国第二,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