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我国的高中生物学教材,先后经历了1979年版、1982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1年版、1997年版、2000年版、2003年版和2004年版。2004年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体现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的精神,即从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根据这种精神,我国共审核通过了五套课程标准教材,即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生物》。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小型座谈和问卷调查,对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新教材修订提供依据。
论文从五个方面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进行了剖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教材与教科书的关系、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教材组织论、新教材观和教材的评价理论,进而概括了高中生物教材演变、新课标教材的背景,比较了现行五套新课标教材的异同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教材对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的体现,教材的编制设计水平等。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对新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讨,教师用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评价、知识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认知与发展规律维度、编制水平维度和可行性维度六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用调查问卷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编制水平维度四个方面的内容。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已经突破了传统生物学的视角,实现了由“教材”向“学材”的跨越,处于国际教材改革的先进行列,受到师生的普遍喜爱。第四部分对教材的特点进行了进一步归纳分析,认为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具有时代性、开放性、信息化、人性化和平民化的特点;教材很好地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但该教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材与其他学科交叉程度不大,教材中合作性实验的数量较少,课后习题数量偏少等。第五部分对教材提出了进一步修订的建议:1.应加大与其他学科的联系;2.应继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继续强化教材的德育功能,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4.在教材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