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工程结构加固实践中,当梁底面有障碍物而无法加固底面时,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加固技术,即在梁侧面上打设锚栓固定钢板,使钢板与梁成为一个可以共同受力的整体。锚栓良好的抗拔和抗剪性能可克服粘胶加固时钢板易发生剥离破坏的缺点,有效地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刚度。目前国内外仅有少量文献报道这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研究仍不系统深入。为此,本课题通过实验研究梁侧锚贴钢板加固梁的抗弯性能,并提出基于我国规范的抗弯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直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完善锚贴钢板加固梁的学术研究及相关的规范编制工作。通过5根锚贴钢板抗弯加固RC梁的对比实验研究,分析了锚栓间距、钢板高度、卸荷/非卸荷等对加固效果(裂缝开展、刚度、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等)的影响规律,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梁侧锚贴钢板抗弯加固设计方法。综合本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获得主要结论如下:一、梁侧锚贴钢板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实验研究1)与参照梁相比,几种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均提高了约一倍左右,刚度也有较明显提高。在集中荷载作用处对应的梁底面及梁侧锚栓附近均有裂缝出现,且锚栓处裂缝腹部较底部严重、端部较跨中严重;最后都因端部斜剪裂缝过宽而发生剪切型破坏。2)钢板高度不同时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开裂荷载基本相同;钢板高度越高,刚度越大,裂缝越细、开展越慢;极限承载力越高,但提高幅度不大;钢板与底筋应变不同步现象越明显,但破坏形态相同,均为端部剪切破坏。3)锚栓间距不同时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间距越小,刚度越大,但刚度提高幅度不大,两者屈服及破坏时挠度值也基本相同,初裂荷载也略有提高;极限承载力越大,但提高幅度不大(约为15%),破坏时梁端裂缝也较大,最后都发生端部剪切破坏。4)卸荷/非卸荷加固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前者前期刚度大,但后期提高不明显;后者前期刚度小,但后期提高幅度大,最后挠度后者较前者大。开裂荷载相同,后者裂缝开展持续时间长、开展速度较前者快,极限承载力也较大,但提高幅度不明显(约为10%);破坏形态相同,最后都发生端部剪切破坏。二、在实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梁侧锚栓钢板加固法抗弯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实验及理论分析,提出了锚栓钢板抗弯加固设计计算公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本文给出的公式计算误差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三、梁侧锚贴钢板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锚栓设计和构造建议从锚栓材质要求及破坏模式着手,结合锚栓的工作原理及锚栓的承载力影响因素,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锚栓受力分析模型,给出了锚栓在不同加固方式下(如锚栓排数及钢板高度不同时)的计算方法及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建议了锚栓构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