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运营状态下智能应急疏散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日常生活中,丰富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城市客运流量的不断增加,地铁车站作为乘客集散与运输的重要场所,其中会聚集大量的出行乘客。而客流量的上升会使地铁车站的潜在安全隐患增多,一旦车站内部发生应急突发事件,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本文在分析地铁车站人员应急疏散行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地铁车站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管理理论,构建了地铁车站智能应急疏散系统,从突发应急状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的角度出发,使得站内人员第一时间获知危险状况并及时疏散,保障了地铁车站在突发应急状况时的人员疏散安全。论文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分析了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相关理论,对地铁车站正常运营状态下突发应急状况站内人员安全疏散要求进行阐述,然后对地铁车站内乘客遇到突发状况时的集群疏散运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乘客个体因素、心理特征、周边环境、生活习惯及文化属性、自组织行为这五个方面,同时提出了《地铁设计规范》中当下应急疏散方法存在的部分不足,最后对常用的两种路径规划算法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了更加适合地铁车站结构人员疏散的路径规划算法,为后续构建地铁车站智能应急疏散系统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2)研究了地铁车站不同设备布置连接方式下的人员应急疏散能力计算方法,从车站空间结构划分和站内人员运动流向这两方面分析了地铁车站不同设施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时,对站内人员在疏散流线上遇到的疏散设施布设情况进行讨论,通过对站内设备的整体结构布局分析,明确了站内设施设备与人员疏散能力之间的关系。(3)基于地铁设计规范与人员安全疏散等相关理论,建立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同时针对系统的网络模式选择、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特点这四方面进行讨论,构建了地铁车站智能应急疏散系统。从站内人员安全疏散的角度出发,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最终实现了前兆性分析与监测、人员疏散路径规划这两大功能,为地铁车站站内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最后,以某地铁车站实际工程为例,对系统中的前兆性分析与监测、人员疏散路径规划这两大功能进行验证,完成了车站实时监控视频查看、视频回放以及过往事故查询,并且对站内客流量异常情况进行监测报警,对地铁车站站台层人员安全疏散过程进行引导,验证了地铁车站智能应急疏散系统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文章以2,4-二甲基吡咯和苯甲酵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近红外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分子,并且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下目标产物的产率,得出一锅法制备BODIPY染剂分
高技术空袭兵器的发展,空袭方式和手段的增多,毁伤威力成倍的增大,使城市人民防空袭斗争的任务更加繁重。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城市防空袭斗争的基本任务主要是:
乡村振兴,蓝图既就,目标明确。当务之急重在激发活力,培育动能。而活力与动能的激发培育,关键在于出重拳、给猛药、用实招,下大工夫缩小不断拉大的源头性、基础性诸多差距,这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出门戴口罩,常洗手。其实,在我国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虽然远远不及现代,但古人十分注意杀菌消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原料,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三元共聚物无磷阻垢剂。通过考察不同的因素对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该共聚
<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及其相互渗透,中医之现状实为严峻,但中医中药的不少优势和特色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对于前者我们不能否认,还要使
<正> 作为我院校庆七十五周年活动重要内容的“桑桐教授80华诞暨音乐生涯60周年学术研讨会、作品音乐会”于2002年11月28日下午2:00时在新教学楼小音乐厅隆重举行,会议由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