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载作用下大型钢结构吊装过程力学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钢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国内新建了众多大型钢结构建筑,其结构形式日益新颖,构造越来越复杂,结构跨度越来越大。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吊装作业,偏载是影响吊装过程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加以重视。因此,对偏载作用下大型钢结构吊装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我国某核电站核岛建设中大型钢结构为具体对象,对该结构吊装安装过程进行力学分析,重点研究风载以及自身偏心荷载对结构变形的影响,解决偏载下吊装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总结了计算风工程以及偏载吊装找形分析理论通过总结钢结构吊装背景和研究现状,阐述了现行吊装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说明验算偏载影响下吊装过程安全性的必要性。围绕风载和结构自身偏心这两种主要的偏载因素,介绍了计算风工程理论和偏载结构找形分析理论,为偏载下吊装过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2.模拟分析了平均风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平均风作用下结构表面稳态风压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将风压结果转换为压力荷载作用在结构上,进一步分析了风致结构响应,与未施加风载时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对比,评定了风载对结构吊装过程安全性的影响。3.模拟分析了结构偏心对吊装过程安全性的影响通过结构选型对比,综合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结构类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en,分析了不同偏载程度对吊装结构中内力分布的影响,据此给出了提高吊装结构安全性的方案。4.模拟分析了均匀荷载下和偏载作用下结构起吊的全过程利用Midas Gen软件分析了结构荷载试验过程中各阶段吊索中的内力,即分析均匀荷载下不同起吊重量时吊索的索力,为偏载下吊装过程提供对比和参考。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吊装结构在偏载作用下由地面起吊到空中各个阶段时的状态和索力,结果表明偏载对吊索受力分布以及结构安全性影响较大。结合结构吊装实况和加载方案,模拟分析了配重方案对吊装过程的影响,为索力监测提供分析依据。5.实现了典型结构吊装过程的索力监测及安全性分析对典型结构的吊装过程进行了实时索力监测,依据监测结果,指导现场进行了索力调节,实现各吊点均衡受力以及结构的平稳起吊。对吊装工装结构荷载试验、SC单层结构以及SC两层结构的整体移场吊装过程进行了索力监测,将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模拟分析的索力分布情况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表明制定的吊装方案是有效可靠的。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吊装容许下的风载对结构安全性影响有限,可作为次要因素考虑;自身偏心荷载对结构吊装时的索力分布影响较大,需要采取合理的增加配重措施来减小偏载的影响;大型钢结构吊装时应采取一些力学措施来控制偏载对结构的影响,通过索力监测可以有效提高大型钢结构吊装过程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柴油发动机具备扭矩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好、排放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用机械、船舶动力等领域,在工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柴油机控制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改善柴油机工作性能的关键技术。电控VE分配泵中的油量执行器机构是位置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喷油泵的喷油量自动控制。在柴油机喷油系统中,油量执行器系统的位置控制精度
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位于四季气候严峻的地区,因此城市建筑供热采暖能耗非常高。由于我市因供热而高速运转的能源厂排放的CO2值较高,为解决此问题许多项目正在实施,以求不断改进供热设备、提高供热技术。但是对正在运行的能源产业启动节能技术是有缺陷的。作为能源主要消耗的房屋供暖对能源是有要求的。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关于题目和整体框架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关于建筑节能的理解、能源损耗和能源测量技术的解释、建筑节能设计
人口老龄化是近些年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巨大考验,对于我国而言,老龄化问题更是越发明显。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居家养老已成为趋势,同时也非常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怎样能够为老年人营造一个适合养老的家居及公共环境是当今社会聚焦的关键点。目前大部分老旧住区的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水平不高,因此需要去了解老年群体生活的特点和规律,归纳出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总结出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的现实状况以及探讨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模式
街道,城市公共空间的基础单元,是展示城市生活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城市更新和历史保护的愈发重视,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街道在保护更新中,面临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失调、街道风貌遭建设性破坏、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社会矛盾复杂激化。传统街道的公共生活和活力正在渐行渐远。而与此同时,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共享理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的
国家信息化战略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创造了机遇、提供了环境土壤,“互联网+”计划的持续推进带动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这一背景下,“电商村”的应运而生在改变农村社区的同时,也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和路径。本文以苏中南地区电商村的典型样本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尺度上探讨“电子商务”这一新兴条件和特殊背景下,因“电商村”的形成和发展而给所在农村带来的社会、经济、空间布局等多重影响和改变,并据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医疗设施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支持。医疗设施的规划问题是跨学科命题,综合了医疗和规划两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有卫生部门主导的医疗卫生规划和规划部门主导的公共服务设施两种相关规划,缺少专门的医疗设施规划。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各类疾病之首,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强等特点,有效的医疗设施规划能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因此,从心血管疾病角度出发研究医疗设施规划具有必要性。此外,心
燃气驱动氨水吸收式热泵系统可以从空气等低温热源中提取热量,相对于燃气直接燃烧供热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具积极意义。在特定的工况条件下,氨水吸收式热泵系统中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存在温度重叠的现象,部分吸收热可回收用于发生过程,从而提高了热泵系统的性能系数。当蒸发温度降低或者回水温度升高时,氨水吸收式热泵系统的GAX效应会减弱甚至消失,但是精馏热的数量和品位增加。当GA
移动式热能储存是一种灵活高效的供热技术,该方法不受供热管网距离不足和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限制,解决了热能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问题。然而,将目前常见的储热材料用于移动式储热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水适合用于100°C以下的热能储存,熔融盐易冻结、易腐蚀,混凝土在高温下化学性能不稳定,赤藻糖醇等潜热材料存在热分解、过冷等现象,化学反应储热材料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等。本文通过对移动式储热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逐渐进入都市圈一体发展、新城与老城结构优化的新阶段,各大城市高速发展,中小城市也随之迅速扩张。区域协同发展成为提升自身以及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同城化发展是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2005年以后,我国开展了众多自上而下的同城化实践,当前阶段的同城化发展大多是以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为目的。边缘新城区在同城化发展中作为重要参与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边缘新城区在区域中发
论文选取夫子庙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地方建构的过程、机制、阶段性结果和空间使用评价。夫子庙历史街区作为南京城市发展的文化名片和老城更新的典型空间,其物质空间及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地方特征。本文通过对夫子庙改革开放以后的更新活动进行梳理,试图探索以下问题:夫子庙是如何成为今天的状态的?在其更新的不同阶段都展现出了怎样的地方性,以及分别是由哪些动力机制主导的?空间使用者是如何评价夫子庙的地方性